立即捐款

我們的照片

我們的照片

偶爾會拿著菲林相機到街上拍照,總會遇到一兩個人好奇查問:「咩相機嚟㗎?」說不上很有研究,但對菲林攝影卻有莫名的鍾愛。縱然論規格,日新月異的數碼相機一定比機齡數十年的菲林相機先進;縱然智能手機盛行,隨手拿來也可照相,使用攝影應用程式,更可調校出層出不窮的效果,不費吹灰之力;縱然菲林買少見少,沖晒亦花費金錢。但是,那令人期待的三十多格底片的畫像,卻叫人著迷。

慣用的菲林相機大都生產於五至七十年代,是浪漫的玩意。他們來自不同國家,透過鏡頭看過我沒有看過的風景。我有時幻想,有些較古舊的鏡頭,說不定上過戰場,拍過戰爭的紀實照片。手握著一台台各有一段不為人知的過去的相機,感覺著他們身上歷史的痕跡,我知道,喜愛這玩意的大都是愛懷舊惜今的人。

就對發色的喜好選定菲林,打開背板,裝妥菲林,調校ISO,便可展開一段未知的攝影之旅。光圈對嗎?快門配合好嗎?取景合心水嗎?採光撘調嗎?一切有待完成整卷菲林沖晒出來才知道結果。底片一去不復返,拍到什麼,拍得怎樣,也不能回頭按delete鍵。而且每卷菲林的ISO也是固定的,不似數碼相機般便利,拍照時可根據環境所需每一張調校合適的ISO,以至裝了ISO 100菲林到戶外拍攝的相機,在晚間總拍不出什麼來。有時候一卷拍足一個月才完成,沖晒出來36張底片也因為沒妥當裝好而一片空白,也只能隨它去。這或許是跟凡事講求效率追求效果的價值觀背道而馳的興趣,但卻告訴我期待的美麗,磨練我僅餘的耐性。相信不少喜歡菲林攝影的人也被這份難纏的等待吸引,而更叫人不能自拔的是或許是照片特有的質感和顏色吧。

隨著一隻又一隻菲林停產,將來能選擇的菲林也許只會越來越少。在有求才有供的商業市場,需求日少的菲林不能為喜愛菲林攝影的小眾留下,終有一日面臨被淘汰的結果,也是意料中事。那實在是令人悲傷的現實。

舊物悄然消逝為我帶來的悲傷說起來有點熟悉。每天看到我們故有的風土文化受著四方八面的衝擊,一些人打著促進社會發展的旗幟號任意妄為,事事只講求他們口中的效益,清的清拆的拆,漸漸令這裏風貌無存,人情不再。剩下的,只是倒模生產無情而冰冷的東西。或許,我們更應捍衛的,是本土獨有的人情風味。那不是單靠經濟的發展培育出來的,而是藉著年月累積由這裏的人滋養出來的。在時代的洪流,汰「弱」留強似乎成了理所當然的事情,但那些不怎麼先進,不怎麼賺錢,不怎樣起眼的東西,真的是那樣一文不值嗎?真的不值得留戀嗎?真的不能有生存的空間嗎?我衷心希望菲林攝影的時代不會成為只能追憶的歷史,更加希望我們的城市不每事講求新鮮,能有包容舊物的量度,讓日積月累的獨特風味能延續下去。

一張照片,拍的不只是形,還有神。如果說,現在要為香港拍一張profile picture,我們能攝下怎麽樣的神韻呢?一個城市的靈魂是城市的人。一張出色的照片,往往需要苦心經營,而你就是令這幀照片形神俱備的靈魂。只有在香港的你,才能用你的情感你的故事繪下香港的面貌,只有在香港的你,才能出力保衞包容小眾的空間,保育香港正在流逝的本土文化。既然有緣一同生於此時此地,你能跟我一起用一張底片構造一張叫人驕傲的profile picture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