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即捐款

識己不明

識己不明

The Nake Future(遙測個人時代)作者Patrick Tucker表示自從有了感測身體狀況的RFID隨身裝置和便宜的數據儲存及計算工具之後,興起了一股「量化生活」的運動,愈來愈多人記錄自己生活和身體狀況的每一方面,甚至去到一種「強迫症」的狀態,愈記愈多,愈記愈微。這使我想到整容,有人開始了這項活動之後,就上了癮,把身體每一個小片肌膚都整一巡。

作者說,18世紀的美國先賢班傑明•富蘭克林(Benjamin Franklin)極可能是「量化生活」的歷史第一人。誰是班傑明·富蘭克林,先看看維基百科的資料:

班傑明·富蘭克林(Benjamin Franklin,1706年1月17日-1790年4月17日),出生於美國麻省波士頓,是美國著名政治家、科學家,同時亦是出版商、印刷商、記者、作家、慈善家;更是傑出的外交家及發明家。他是美國革命時重要的領導人之一,參與了多項重要文件的草擬,並曾出任美國駐法國大使,成功取得法國支持美國獨立。班傑明·富蘭克林曾經進行多項關於電的實驗,並且發明了避雷針。他還發明了雙焦點眼鏡,蛙鞋等等。

厲害了吧!富蘭克林律己甚嚴才有如此非凡成就。他在自傳中談到為自己訂下的生活戒律,包括要戒除嫉妒和不良飲食習慣、謹慎言語⋯⋯,每條戒律只有一行字,總共七十一條成了他的生活行為指南。不過,富蘭克林不止於為自己列出生活行為戒律,他還記錄自己每一天的生活裡有否違反這些戒律。他為自己安排了一本表格式的記錄簿,縱七欄(一星期七天)橫十三列,依美德分割。每天就寢之前,富蘭克林就會檢視表格,反省自己在那一項美德有所虧負,並在對應的格子打一個記號。好了!看到這,你或許以為這次留言的主題是有關紀律和美德,並非如此!

對不起,現在才入正題!富蘭克林一向自認為是一名律己甚嚴之人,事實上他被公認為聖人,但做了這項實驗之後,他才驚覺自己原來經常違反自己所訂立的生活戒律,換言之,他不是如自己想像中那麼自律。

原來這種「識己不明」非常普遍,亦符合心理學家的發現:人類有高估自我能力和美德的傾向。你不是你想像中那麼善良、正直、公義。

我不認為人必須學像富蘭克林過著那樣律己的生活,對於做到或是嘗試去做的人,我當然是衷心景仰。不過,若我們明白到很多時我們都會「識己不明」,並不是自己心目中或是言語中那麼「高大威猛」,或許我們就能稍為謙虛一些,對別人也寬宏一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