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即捐款

一品香之死

一品香之死

圖片來自網絡

銅鑼灣又有一間老店快將執笠了,它的名字叫一品香,一間由細食到大的滬菜飯店。

還記得小時候,賣上海菜的舖頭不像現在那麼多。住在港島區的人想吃上海菜的話,多數都會跑去「一品香」或者是「三六九」。印象中第一次吃銅鑼灣「一品香」,是六歲的時候。那時的「一品香」在啟超道,即是三越百貨後面那條街,隔離還有一間叫「祥馨茶餐廳」的東西,賣的雞尾包是蓮蓉餡的。

雖然這是人生第一次吃上海菜,不過實在不太記得那一餐吃過什麼,只記得吃過豆沙窩餅,覺得這是人間美味。那時候家裡不太富裕,一個月才有兩三次機會出街吃晚飯,在北角的我覺得去銅鑼灣有如遊埠似的,所以印象很深刻。

再去吃一品香的時候,好像已進入初中了,記得是去吃排骨菜飯,也有吃銀絲卷和豆沙窩餅,也覺得很好吃。真的好吃嘛?或許那時年紀小,沒吃過什麼珍饈百味,嘴沒那麼刁,自然覺得好吃。正如小時候吃牛奶公司的蓮花杯,覺得這是世上最好味的雪糕,現在如果買蓮花杯回家,女友會責怪你為何不買Häagen-Dazs一樣。

如果現在要比較的話,我會說一品香那塊豬扒就是沾了粉漿落鑊炸,銅鑼灣加寧街那間美味廚比較好吃一點。不過比起大乜樂那個菜還菜、飯還飯的所謂菜飯,又的確好吃一點。沒人說不可以吃大集團的東西,正如有時貪方便也會在大乜樂吃早餐,只要不要介意它的皮蛋瘦肉粥弄得像潲水,便沒什麼問題。

經常幫襯一品香,要到了出來做事之後的事。至於原因,一來是就腳,而我的一位朋友喜愛吃上海菜,特別是毛豆百葉和鎮江肴肉,一品香又做得不俗,自然成了不二之選。那時的渣甸街又被叫作小巴街,因為那兒是西環下路紅色小巴的中轉站,而且沒現時那麼企理,街上有間強記飯店經常傳出異味。現在反而是因為太企理,什麼雜七雜八的人都往那邊跑,弄得滿街都是人。

喜歡去一品香還有一個原因,是因為那裡夠「麻甩」,即使你穿着拖鞋、牛記笠記跑下去,它也會招呼你,更不會遭到鄰桌的食客白眼。大家需知道,在香港有一類奇行種,名字叫作「蘇豪」,跟大陸的「土豪」一樣那麼惹人討厭。他們愛將人分上中下等,要扮某種階層,要落蘭桂芳滾。跟這種人在同一間餐廳吃飯,結果便是背脊骨落。

只要活在香港,便總有機會遇上「蘇豪」,他們明明穿得像個名牌陳列架,卻說這是生活品味;見你着得寒酸,便會流露出鄙視的眼神;說句話總要摻幾句英文進去,即使他們只懂說港式英語;整天都要跟外國比較,籍此凸顯自己崇洋舐西的高尚人格;全餐飯不是顯擺自己參加過幾次鴨仔團,便是炫耀怎樣當一隻怪獸家長。有時候聽到他們說話,即使其實互不相識,也會想過來海扁一頓,還好,在一品香從沒見過這類人。

如果你問一品香是什麼格調,「麻甩」便是一種格調。陳舊的裝修、舊式的硬座卡位、還有那一群老伙記,都滲着以前平民飯店的「麻甩味」。有些人總以為老店的伙記好囂,這絕對是一種誤解。他們其實很易相處,要跟他們混熟也毫無難度,只要嗲幾句馬經、燒幾下數簿,大家便能打成一片。當然,常把「今時今日咁嘅服務態度唔得」掛在口唇邊的人,千萬不要去,因為那群阿叔個個慧眼識新星,一看便知你狗眼看人低,讓你受氣是自然不過的事。

不說或許大家不知道,其實一品香有臭豆腐賣,而且很臭很好吃。還記得有一次在店內叫臭豆腐,伙記端過來時還大叫「今次正啊,好很臭」,由於實在臭到癲,結果弄得隔壁的那檯OL頂不住提早埋單,現在回想起來,還真是有點不好意思。

再過幾天,銅鑼灣的一品香便要執笠了。執笠原因,不是什麼大財團大霸權,也不是甚麼自由行改變市場生態,而是屋宇署。話說屋宇署指店內那條通往閣樓的樓梯屬於僭建,老闆計過拆完條梯無得做,結果決定執笠算數。日前友人看過報導之後,立馬打電話給我爆粗,狂數屋宇署的不是,我不作聲,只是約他昨晚再去吃一品香。

朋友問﹕「你前幾日才跟人吃過一次嘛?」我答道﹕「反正就執,不吃便再沒機會吃了。」掛線之後,想到自己幫襯多年的店,就這樣死了,自我感覺十分差勁。

很不爽,該怎麼辦?只要學健吾,寫一篇彆腳文章,像三八一樣踩低人抬高自己,便能夠多一個光環,高一個層次,多一個立場。感覺,也自然變得比較良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