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即捐款

屯門:從邊緣移向中心,或中港融和的前沿

屯門:從邊緣移向中心,或中港融和的前沿

文:艾迪
將刊於116期《嶺南人》

屯門的兩種印象

中文大學的學者梁啟智曾說過,一般土生土長的香港人對新界有兩種想像,一方面是郊野環境和傳統習俗文化的想像;一方面是新市鎮框架的新界,如開發了的沙田、大埔。嶺南人活在新界西北的屯門,多多少少都在屯門一帶逛過,大概也能在日常經驗感受到這樣的兩種想像。

屯門舉目之處都有高山環抱,也有大欖郊野公園,空氣清新。如果嶺南人在學校附近的藍地走過,也能發現這裡有多個原居民圍村,其中屯子圍、青磚圍據說更是東晉陶淵明的後人。這些偏僻的氏族保留很多傳統村落的風俗,如春秋二祭、吃盆菜,因此曾是中外學者研究華人傳統的地方,他們有一個迷思(myth),覺得這些村落較少受到外來衝擊,既沒遭受49年後大陸政治風波的破壞,反而可在英國的托庇下得到完整保存,成為傳統華人社會的最後一塊淨土。

這樣的鄉郊屯門,也許嶺南人認識不深,我們認識更深的應是作為新市鎮的屯門。港英政府七十年代起為了舒緩市區人口壓力,發展新市鎮,屯門是第一代新市鎮(原名是青山新市鎮),發展的模式跟其他新市鎮無異(尤其是沙田),我們明顯感到人為分區(zoning)的斧痕——筆直的屯門河兩岸有棟棟公屋、私樓,市中心購物消費(屯門廣場)、文化活動(圖書館和大會堂)、運動休憩(城門河畔、公園)的設施集中興建,行人天橋連接各個區域,分隔人車,架空街道,一切都井然有序,各按功能就位,甚少混雜的街道。

總的來說,無論是鄉村的屯門,還是新市鎮的屯門,都同樣置身在邊緣的想像裡,因為我城的中心是最先受殖民統治、經濟最發達的中環一帶,偏安一隅的屯門自然是邊緣。然而,這樣的地區想像漸漸會被打破,隨著不斷推動的中港融合工程,香港將由「以中環為核心的城市」變成「港深邊境都會」的「雙核心城市」,而屯門將慢慢從邊緣移向中心,成為深港同城的樞紐/重災區,這將給屯門地貌帶來翻天覆地的改造。

崛起中的跨地樂園

2007年,曾蔭權推行十大基建,其中一個是屯門西繞道及屯門至赤鱲角連接路,竣工後屯門北與深圳連接,南下直達赤鱲角機場,接壤發展所謂「橋頭經濟」的北大嶼山及港珠澳大橋香港口岸人工島,並透過港珠澳大橋與珠海融合,縱橫整個珠海地區,屆時交通流量大增,屯門將成為貫通香港、澳門、深圳、珠海四地的交通樞紐以及中環、前海及橫琴三個金融區的中心地帶。

說到這裡,很多人或許覺得這真是天賜良機,反正融合也是「大勢所趨」,如果不融合,就被邊緣化,沒有出路;而中國大陸發展迅速,融合可以提高GDP,提升城市/區域的競爭力。這套論述表面看起來符合公眾利益,但在地產霸權和規劃不公義的香港,融合工程的利益恐怕只被中港富豪有瓜分,而無效解決本地社群的需要,更可怕的是,它可能會排擠全港第四貧窮的屯門人,迫使他們離開屯門。

可以想像,融合工程完成以後,屯門將成為徹底的跨地樂園,吸引大量的跨境自由行和富豪。除了早已淪陷的Vcity和屯門市廣場外,將有更多地標式的大商場、熟口熟面的連鎖店、藥房、化妝品店、金舖(自由行三寶)、豪華大酒店和豪宅蛋糕樓[1]空降(landing)屯門。最近香港政府已經將屯門西鐵站西面多幅工業用地改為商業用途,未來將大興土木,發展更多大型項目。根據廣佛同城的經驗,廣州、佛山中間大量土地都變成地王,屯門位處深港同城的樞紐,地價必會再創高峰(現在Vcity上蓋的「瓏門」已經賣上萬元一呎),更加遙不可及。

記得西環地鐵通車後,很多街坊都因地價上升被迫離開生活的社區,他們說:「盼望港鐵通車盼了廿幾年,終於等到了,不過諷刺的是,很多舊街坊都因為樓價太高而一個個搬離西環。」屯門的融合工程未知是不是街坊所盼望的,但西環的故事,恐怕會在屯門上演:本土小店絕跡,基層市民的空間資源、流動性減少,社區原本的肌理、網絡被摧毀。中港間的富豪(自駕車游最後可能通過)當然可以使用新的道路,使來往更方便,但對基層市民而言,他們又有多常用這樣的跨境公路呢?不要忘記,不少天水圍的居民缺乏經濟能力,甚至連香港島也沒有去過,只能靠影像想象國際大都會的繁榮。

「激進」的基建發展

香港政府一直在財政上審慎保守,漠視一些真正的民生訴求,比如全民退休保障、十五年免費教育,但近年來卻在這種大型的融合基建上非常「激進」,比如廣深港高鐵(669億)、港珠澳大橋(554億)和蓮塘口岸(244億)。龍應台十年前曾說過,香港特區政府的管治思維,仍舊是殖民時代的思維:「一不重視本土文化和歷史,二不重視草根人民,三不重視永續發展。」屯門的融合工程,恐怕就是這種新殖民管治的產物。北大人和建制派一直強調香港已經回歸,如果香港真的是脫殖回歸,那應該是回歸到在地社群的實際需要上,重視和延續本土文化和歷史,發展我們真正需要的基建。然而一切註定是奢想,今日香港政府的眼中只有地產黨和共產黨,像屯門一樣的融合工程,絕不會是最後一個。「離地」的中港融合,還會無日無之繼續下去。香港人,你們準備好了嗎?

[1] 泛指有數層商場或停車場做基座,平台上「插上」了幢幢高聳的住宅,從遠看似插上蠟燭的生日蛋糕般的住宅項目(維基百科)

參考資料:
龍應台:〈香港,你往哪裡去?對香港文化政策與公民社會一點偏頗的觀察〉。《龍應台的香港筆跡》。
陳劍青:〈香港融合論:新界東北計劃的前世今生〉。《本土論述2012》。
許寶強、羅永生、馬國明主編:《寫在下一次金融海嘯之前》。
張少強、梁啟智、陳嘉銘主編:《香港● 城市● 想像》
鄧永成、陳劍青、王潔萍、郭仲元、文沛兒(2007.08.18)「回溯「沙田價值」—— 超越中環價值的歷史地理觀」,明報D04
林茵:街知巷聞﹕誰侵佔了屯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