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即捐款

港大退聯——路線對決

港大退聯——路線對決

左冷禪和岳不群不會想做「四嶽劍派」的掌門,周永康和岑敖輝也不情願當上沒有港大的學生聯會的領袖。

不是團結問題,不是實力大減的問題,而是面子問題。天下本來就是五嶽,缺一為四,不但光芒熄滅威名盡喪外,更淪為笑柄。從學聯角度出發,他們阻止港大退聯是要保面子,不願做千古罪人,維持學界團結那裏是重點?如今港大成功退聯,周永康和他的下莊就算做這個學界盟主也會做得好無癮。

然而港大退聯決不是為了落學聯等人的面子,他們的面子在龍和道背水一戰中早已丟了大半。是次退聯行動據港大退聯關注組所言,是要將港大從學聯這個運作封閉又不民主的組織中解放出來。簡言之,就是港大同學要走自己的路,不受任何組織制肘。老實說,退聯的理由是學聯行政混亂又好,沒有廣範代表性又好,組織不透明也好,表面理由如何堂而皇之有理有據,問題核心終究還是政治理念不同。

公投結果早已公布,退聯亦成事實。但本人思前想後,還是覺得港大退聯成功未必是好事,尤其是會減低港大人和港大學生會對往後社會運動的影響力……所以本人特此點出幾個問題,希望港大同學在退聯後可多加考慮。如果退聯一事沒有後續行動,很可能淪為意氣之爭。

本人假設港大退聯關注組或支持港大退聯的同學,都是期望港大學生會或其他以港大為首/主導的學生組織(如有)在退聯後,在往後的社會運動上可以有更大的自主度、幹出一些更符合港大同學意願的行動;否則,支持退聯只是狠狠掌摑了周永康、岑敖輝一巴,沒有實際意義,反倒失去了學界的主導權。

破而不立,恐孤軍作戰

現在的問題是,若大家期望港大能獨樹一幟,在往後的社會運動走得更前、發揮更大的影響力,退聯的決定有可能成為港大的催命符,因為港大退聯學聯暫時造成一個破而不立的局面,使港大失去了學界的主導權。最理想的情況是港大退聯關注組能呼籲或說服其他院校都發動公投(有部份院校正積極籌備),然後一舉瓦解學聯,一切推倒重來。按現時情況,中大和嶺大能否啟動公投仍未可知,即使成功發動公投,以兩校同學的立場,也未必能通過退聯的公投議案。那麼即使港大學生會退聯後,以自身號召力組織新大專學界組織,又會有幾多間大學響應呢?最壞的情況是其他院校無法退聯,又沒有其他辦法組成一個新學界同盟(如有也是相當畸形),結果學界就會出現兩面旗幟:學聯和港大。始後港大則只能一校之力號召群眾或僅限港大同學,造成學界孤立,又或是邊緣化……

退聯後的困局

避免孤立或邊緣化,港大就要在退聯後,壯大自己的聲勢,增加自己的實力,最重要是它的信念和行動能否吸引學界以外的人士注意,從而提升自己的號召力。因為退聯後,假如其他院校又未能推倒學聯,港大學生會在學界內便再難尋求盟友,誓必轉為向外爭援。問題是如果港大無法爭取社會人士的認同和支持,單靠一校之力,將會大大減低港大人和港大學生會對往後社會運動的影響力,處理不善可能埋下港大半退出香港的社會運動的伏線。

如果說學聯是左膠的話,主張本土為先的港大應當是右翼。這就是港大退聯後要面對的問題:如何使港大有別於學聯?現時港大最大的賣點是走本土路線。但究竟如何做到「標旗立異」才是重點。本人相信學苑會繼續本土的論述,但行動方面是否由港大學生會擔任領導者的角色?在退聯後舉行一系列本土行動?還是在往後可能發生的社會運動中走勇武路線?這都是港大退聯後要深思的問題。

學苑在本土論述的貢獻已不容質疑,但化為行動卻又是另一回事。如果港大退聯後,決心走勇武路線先不說能否號召社會上的勇武人士,就連能否吸引港大同學支持也很有疑問(諮詢大會已有同學問及港大學生會內閣明峯是否會武力抗爭)。畢竟接受本土論述的人不一定會接受勇武路線。相反,港大若走「言論激進、行動怯懦」的路線,成為講就兇狠的鍵盤戰士,也很可能內外交困,引起反噬。本人有這憂慮是感覺到是次支持港大退聯的主要有三類人:
   
1) 制度派:認為學聯組織不透明的;
2) 懲罰派:不滿學聯於雨傘革命決策的;
3) 求變派:期望港大另立旗幟幹一番大事的。

制度派的取態顯而易見,但現時懲罰派和求變派對本土、勇武的取態卻不太清晰,他們可以是(1) 不勇武求變、(2) 勇武求變、(3)沒意見純粹想睇學聯仆街。學苑之前雖有做問卷調查,主要針對同學同學聯的認識和意見,結果大部份受訪同學都說「學聯不代表我」。但雨傘革命後,同學確實的政治理念卻不太清楚。     
  
提前的政治路線的對決

退聯後,港大學生會就是要讓港大同學,甚至香港人明明白白決定是左還是右,是勇武還是和理非,不能再躲在學聯背後了。本人認為這就是現時港大退聯最大的憂慮。在學聯光環仍未破滅,本土勢力羽翼未豐之際就要作政治路線的對決,是思慮不周的。自港大旗出現龍和道、學苑被689批評後,港大已爭取到不少本土派的支持,也令香港人刮目相看,本土論述也得到廣範注意和討論,但始終未累積成一股主流勢力。
  
所以,港大現時另立旗幟就是要作路線的對決。
  
我們放棄了利用學聯作箭杷,在龍和道高舉港大旗幟的靈活,改為當當正正帶領運動,身先士卒,這種做法是好是壞,尚未可知。但下一次發生大規模社會運動,將會是港大和學聯一決高下之時。本人擔心的就是一決高下之時,假若學聯於雨傘革命一戰贏得的名聲猶在,和理非死硬派仍未徹底掏空,港大若跟著走中間偏左、甚或溫和本土派的路線都注定不會有運行的。但走激進本土就是將整個港大學生會的名聲押上去了,先不論到時能否號召群眾,單單是面對校內同學評論或疑問就很可能已經耗盡心力,這就是本人所說退聯的決定有可能成為港大的催命符。

如果港大學生會明峯在退聯後想發揮發最大的政治作用,又不想面對這種尷尬的局面,還是應做一次問卷調查,看清楚港大的同學在認同本土理念的前提下,會接受什麼程度的實際行動。

本人期望的是港大學生會在退聯後,應放更多資源和時間去聆聽港大同學的意見,貫徹為港大同學發聲,多關注社會的議題。這樣才是退聯後,將學界勢力化整為零而又不削弱學生力量的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