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即捐款

香港已有屬於我們的美食車

香港已有屬於我們的美食車

攝:Manson Wong

財爺在剛發表的財政預算案中,研究在香港引入美食車,並道「美食車都可以賣魚蛋牛雜」,從而推廣本地特色小食。此言一出,報章網媒紛紛引述消息人士透露,美食車是要走高級路線,並不是小販;財爺另一邊廂又解畫,反駁走高檔一說。對於美食車將會如何落實,會不會落實,實在不得而知。君不見這個不願意睜開眼看民生的政府,不時拋出一些所謂的點子引起討論;一如早前有意邀請亞洲天團五月天到香港表演,祈以大型戶外表演舒解年輕人的怨氣,結果引起市民強烈反對後,便無聲無息地陰乾這個話題。

早前政府嚴打桂林夜市,自然而成的旺角朗豪夜市亦曾經多次嘗試掃蕩,幸得市民圍堵,熟食小販才得以重現數天。相信許多80後出生的人都跟我一樣,不同的木頭車、熟食香氣和叫賣聲,建構著我們的童年。本人小時候家住荃灣,記得每逢周末晚上,近大河道的天橋底和行人路都會充塞不同的熟食小販,咖哩魚蛋、炸魷魚、炒栗子、蠔餅、碗仔翅、三寶等等,非常熱鬧。姐姐每逢月底出糧,都會帶著我去「掃街」,有時候會躲在停車場旁的石椅、有時候會站在樹旁下,一人一口交換品嚐;每次吃都會特別小心,怕咖哩汁會濺到衣服上,讓媽媽知道我們幫趁熟食小販。即使現在已經有能力買更多更好的美食,這些滋味,間中仍會讓人魂牽夢縈;這不單是成長的滋味,還是屬於香港的味道。

早前年初三也特別和友人到旺角迫一迫,即使排上十多分鐘才買到一串在地舖可即時交易的魚蛋,也願意迫願意等。那串魚蛋的味道其實普通,但也特意到場支持一下熟食小販。我想,這不因是雨傘運動後讓大家更關注本地生活的,也並不需要借運動的光環,香港人就是單單希望回味一下屬於我們的生活,我們的文化。這些小販服務的,不是自由行,而是打正旗號服務香港人。無論是賣家買家,或是周邊圍觀的人,都同聲同氣,加上新年的熱鬧氣氛,這才是香港人原有和應有的生活。當然,這是天時地利人和的結果,初一至三自由行大量減少,我們才有機會重拾這樣的生活。

然這些木頭車、炭爐,才是香港人的美食車。它們不單提供地道美食,各式其式的造型,智慧地發揮不同的功用,小小的木頭車可謂三頭六臂,盛載著最多的材料;一個空罐加上兩口釘,就是收銀處,熱辣辣的雞蛋仔放在炭爐上的鐵絲網,既可讓食物透風而變得香脆,同時亦稍為保溫。付款後一聲:「好生意」,蘊含的是豐富的地道文化、人情味和集體回憶,是香港人經常引以自傲的創意、拼搏與自食其力精神。

從前教育和衞生水平偏低,熟食小販的確產生許多衞生問題;然今天,當知識和衛生意識都有所提高,熟食小販問題與80年代實不能同日而喻。既然考慮於外國引入美食車,在牌照運輸實用發牌各樣要「攪來攪去」,倒不如專心發展本地夜市,再發熟食小販牌,加強洗街清潔等配套措施,讓香港人多一個機會自力更生之餘,也給重我們一些美好的味道與回憶。

後話:是美食車也好,可以攪回本地熟食小販也罷,桂林夜市或旺角夜市之於香港人,除了是本土文化之外,是我們在一年中有三天的寧靜,重得街道的話事權,而不是被皮喼與拖車仔佔領。若自由行問題仍在,恕本人悲觀,即使本地夜市攪得如何有聲有色,猶如台灣夜市一場,都只會被蹲在路邊吃東西,然後把果皮垃圾亂拋;一邊在吃咖哩魚蛋,那邊又有強國小孩在泡制咖哩色黃金。說到這裡,財爺這個點子,個人評為又係無果樣整果樣。引用黃之鋒最愛的金句:你班xx俾我地抖下得唔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