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即捐款

民主民生不容分割 基層聲音不可缺少

民主民生不容分割 基層聲音不可缺少

主辦單位:社區發展陣線、關注綜援低收入聯盟、同根社、爭取低收入家庭保障聯席、理工大學政策研究中心

【基層政改論壇2015年3月1日新聞稿】

特區政府就2017政改立案於今年1月展開第二輪諮詢,時至今日諮詢已到最後階段。社會上的民間團體一直希望能凝聚基層市民的聲音,由下而上向政府高呼基層街坊對政改方案的意見,並希望政府不是擺著公眾諮詢的晃子,把市民的聲音「左耳入,右耳出」。雨傘運動的出現搧了香港政府一記大耳光,說明人大「831」就政改粗暴落閘造成香港社會內部多大的民憤。運動過後,民間社會需要對政改方案有深化的討論,各種「傘落社區」的公民教育活動應運而生,而本聯盟一直致力爭取基層權益,故此「民主與民生的關係」是我們今次民間政改論壇的主軸。

目前,貧富差距極為懸殊(2011年的堅尼系數為0.537)、商賈財團壟斷生活選擇、可負擔的房屋供應嚴重不足、私人樓宇租金缺乏監管、物價飛漲引致百物騰貴以致生活欠缺保障等問題,令民怨日增。一個沒有民意授權的特區政府,在施政上「頭痛醫頭,服痛醫腳」,明明坐擁創歷史新高的8195億財政儲備,卻在只願在每年的財政預算案中以「派糖」形式為千瘡百孔的社會問題小修小補,而能夠改善社會結構不平等的政策,例如全民退休保障,永遠「只聞樓梯響,不見人下來」。其實,在「民生日差、生活不保」之餘,基層同樣意識到民生與民主制度的關係密不可分。就業、住屋和社會保障等政策被傾斜向政府和市場的架構、缺少廣大市民參與的選舉制度大大削弱,結果令不少基層和市民生活不斷倒退。

有見及此,本聯盟於3月1日在香港理工大學舉辦是次基層政改論壇,凝聚基層關心民主和民生的雙軌發展。同時,聯盟邀請理大社會政策研究中心主任 鍾劍華博士以及香港城市大學專上學院講師 黃志偉先生分享分別對「袋住先」與否,甚或提名委員會民主化,以及取消功能組別等不同政改出路的看法。

活動內容:

是次活動務求凝聚來自基層市民對民主民生兩者間的意見,引發參加者就諮詢所提出的普選特首和立法會產生辦法的關注和加強大眾對自身權利的認識。是次活動約有80位參加者,大多為參與聯盟不同地區小組的街坊,包括社會保障(綜援、低收入補貼)、公屋政策、地區墟市及學童權益,分享到政策對他們帶來的影響,反思民生政策跟民主政制兩者的關係。

活動先由嘉賓就「否決『831方案』對民生之影響」、「中間方案對民生之影響」及「『袋住先』對民生之影響」作出分享;及後,參加者分為幾個小組,將會在促導員的帶領下以商議方式討論「民主制度和民生政策如何互相影響」以及「贊成或反對政府政改方案時可有什麼考量」兩個議題。小組討論後,各組參加者會進行匯報和嘗試整理來自基層的訴求。同場大會亦設有即場問卷調查,讓基層市民可以就不同政改立場表態,在論壇的結尾會即場公佈投票結果,向政府表達基層市民的真實聲音。

現場人士經過四十五分鐘的討論,充份了解問卷問題,才作出問卷對於政改的意見,最後得出有效問卷共70份問卷結果將交政府作第二期資詢作參考。問卷結果如下:

1. 若然2017普選不設公民提名,你會否接受政府政改方案?
會 3(4%)
不會59(80%)
廢票8(11%)

2. 若然2017普選不設公民提名,而把提名委員會選舉民主化,你會否接受政府政改方案?
會17(24%)
不會44(62%)
廢票9(12%)

3. 若然2017普選不設公民提名,而取消立法會功能組別,你會否接受政府政改方案?
會21(30%)
不會39(55%)
廢票10(14%)

4. 若然2017普選不設公民提名,而把提名委員會選舉民主化,並取消立法會功能組別,你會否接受政府政改方案?
會39(55%)
不會 22 (31 %)
廢票9(12%)

5. 你會否接受現今人大「831」政改方案?
會2(2%)
不會60(85%)
廢票8(11%)

6. 你認為落實「真普選」(即設立公民提名、提名委員會選舉民主化、取消立法會功能組別)會為香港基層生活帶來正面影響嗎?
會59(84%)
不會4(5%)
廢票7(10%)

聯盟就小組諮詢文件和民主普選有以下幾點意見:

一、內容流於空泛 假扮未有立場 實質否定民意

在雨傘運動當中,香港市民對人大「831方案」的不滿昭然若揭,政府為打圓場,不斷聲稱2017普選辦法不是最終方案,政府仍然歡迎對話、「有商有量」;可是,有關官員、部份內地人士和基本法委員卻強調必須按「基本法」作為框架,並在第二輪諮詢文件的前言部分(P.3)已表明:政制發展必須建基於《基本法》和全國人大常委會的《決定》,否則是「無根之木、無源之水」;普選行政長官的目標亦只會是「鏡中花、水中月」。這似是「開放」,又彷似受制於法制和程序所推行的諮詢工作,容易予人「為諮詢而諮詢」的政治技倆,令不少市民覺得模稜兩可,甚至因而「討厭」政治。

文件也未有提供任何國家或選舉制度的實例作參考,無助市民深入了解,只能憑空猜想,猶如瞎子摸象。政府現時含糊的立場,對一個關乎全港市民利益和影響深遠的改變,實在相當不利,且剝削到廣大市民參與的機會,也窒礙到香港整體公民社會的發展。事實上,對於行政長官應否藉全民普選產生和立法會如何組成,是基層市民關心和牽涉其中的議題,政府應把握機會提供實際的參與機會,廣聽民意和梳理背後的討論,實有助了解現今社會出現的矛盾。

二、特首選舉欠缺目標 如何循序漸進走下去

每當提及特首選舉,現時政府的講法以「循序漸進」和遵照「一國兩制」原則以達成共識為前提,並根據基本法45條承諾未來行政長官會以「民主程序提名後普選產生」。對普羅市民而言,民主普選特首已經不是新事物,不少基層意識到民主與其日常生活如何關連。「循序漸進」的原則到底所謂何事?政府於諮詢過程完成後,能否向市民和中央政府清晰如何以「民主程序」交代來屆行政長官產生方法;實踐「民主程序」會否有具體明確的時間表和路線圖,以讓市民知悉和再作討論?

該說法與政府回應扶貧和房屋等公共民生議題相似,有意為基層和廣大市民帶來憧憬,卻遲遲未能提供有關工作的實質推行時間表,難以提升市民對其「齊心」承擔的承諾。

另外,諮詢文件亦提及要行政長官會以民主程序提名後普選產生,到底實現「民主」有甚麼程序,同時市民能夠如何參與?若未來的選舉將參照過往幾屆行政長官選舉,聯盟質疑以人數有限的提名方式選出人數有限的提名委員會(800或1200人),如何讓市民體現「循序漸進」和「民主程序提名後普選產生」的基本法規定?若干人數的提名委員能否充份代表不同界別的300多萬合資格選民、以及來自不同政經社會階層的700萬香港市民?以提名委員會四個界別所涵蓋的組別為例,現時制度主要以行業分類或政治、宗教為主,缺少代表普羅市民的界別,引致未能充份和有效反映出大部份市民的需要,這也令人猜想行政長官施政實際上不一定會以「廣大市民」為先和作出交代。

三、取消功能組別,全面普選立法會同樣不能被忽視

立法會,作為最有效以選票直接參與去影響其構成和體現選民力量的組織,其產生方法同樣不能忽略。立法會有很大的空間和機會討論到跟市民生活相關的民生和政治議題。市民能夠在不同渠道向議員表達意見,也能藉選舉挑選代表其所屬階層意見和支持的議員,以推動與市民相關的政策或措施。

然而,現時議會主要構成部分以「地區直選」和「功能組別」劃分,諮詢文件引述基本法指出立法會以上述「循序漸進」的原則和最終達至全部議員由普選產生。在地區直選層面,合資格選民尚能以「一人一票」形式選出其所屬地區的候選人;不過,在「功能組別」層面,由現時依然保留「團體/公司票」,未能讓所有參與於該功能組別的市民表達意向。來自28個傳統功能組別的30位議員僅由16,000個團體及約222,000名個別人士選出。這顯示到功能組別的選舉缺乏廣泛市民的認受和票值極不平等。

從2012年立法會選舉結果觀察,除(區議會二)外由選民「1人1票」外,有19名功能組別議員能在無對手下自動當選(即0票當選),其餘界別均以專業人士為主導。與一般基層關係密切的勞工界,僅有工會成員和領導才可投票,與一般市民未能參與和缺乏認受。至於票值方面,個別功能組別的選民即使僅得數百人/團體票支持就可得到一個席位,但地區直選和個別組別則需得數萬票才得到一席位,實在非常不公。

此情況反映出現時立法會選舉制度極需改善,藉以提升議員的認受性,令議員需直接聆聽和回應選民的意見。因為「不民主」的選舉制度很大機會使有利於市民的政策(例如訂立最低工資水平、推行租金管制、運用特權法要求政府香港電視發牌、推行全民退休保障)在分組點票的機制下難以通過。

四、漠視提名委員會選舉民主化的可能

要確立人民的平等政治選舉權利,「提名權」、「選舉權」及「被選舉權」三項缺一不可。「提名權」的確立是現今政改爭議的主軸,亦是中共把持香港普選的控制桿,因為能被提名參選特首的人選必然為親中人士,登上特首位置後亦只會是中央遙距控制的傀儡。然而,一直民間亦有聲音提到,「公民提名」並非保障香港市民提名權的唯一方法,全面民主化提名委員會選舉亦是值得探討的道路。眾所周知,那個有「廣泛代表性」的提名委員會由1200人組成,當中不少界別(商界、金融、飲食、漁農、勞工……)的成員的均以「團體」票制投出來,亦即該界別的老闆才有投票選出業界代表的資格!這樣的制度,試問普羅「打工仔」的意願又如行轉達到普選的提名機制呢?

為確保每人都有提名的權利,在公民提名未能落實的情況下也至少需要把現今的團體票制改為「個人票制」,把選出提委會成員的權利拓展至每一位香港市民,亦即每位基層市民,如清潔工及保安人員,也有權利投票選出代表自己界別的提委會代表。除此之外,政府亦應該考慮改組現今「四大界別」的組成,以及當中不同行業所佔的比重,不讓工商金融的經濟權力過份轉化為政治權力,左右未來特首的施政方向。本聯盟相信政府唯有勇於突破那似是而非的框格,積極尋求變革的最大空間,才有望走出當前面對的政治困局。

基於以上的意見,聯盟有以下的建議:

1. 就雨傘運動及第二輪諮詢政府所聽到的民意及對政改的取態,全面如實地反映於諮詢報告內,絕不能為粉飾太平而選擇性過濾反對人大「831」方案的聲音。
2. 因應基本法的內容,逐步減少立法會功能組別的比例,推動全面直選和取消功能組別,加強議員的認受性,保障市民參與社會事務的機會,讓對基層有利的社會政策得以推行。
3. 全面民主化提名委員會選舉,把「公司票」轉為「個人票」。
保民生?爭民主?請聽基層聲音! 還看市民意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