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即捐款

「血濃於水」是當今的「淤血」、「膿水」

「血濃於水」是當今的「淤血」、「膿水」

說說【血濃於水】這個四字成語,鄰近國家的所謂領導人常常把這個詞掛在嘴邊,用它來形容香港與大陸的關係。雖然這四字聽來像簡短有力的固定詞組,可作為句子的成分,並只有四字,符合中文成語的定義,但千萬不要把它當成中文成語,因為它不折不扣是舶來品,是一個來自歐洲的習語。

查《萌典》(台灣教育部國語辭典,簡稱 MOE Dict,MOE者萌也,故又稱《萌典》),它清楚告訴你該詞的英文原句為 Blood is thicker than water。再查《牛津英語大辭典(oed.com)》,它清楚告訴你這是來自蘇格蘭的習語,指 "family loyalties and relationships are stronger than all others. (骨肉親情遠勝其他關係)",早於 1737 年已收錄進 Allan Ramsay 的 A Collection of Scots Proverbs, more complete and correct than any heretofore published。對比《萌典》提供的中文定義「比喻骨肉親情,或同族、通過等有血緣關係,而密切不可分」,中文定義明顯被加入「國家」、「民族」的概念。

《牛津英語大辭典網站》的厲害之處在於除了一般詞典提供的釋義外,更提供了詞語、習語等出現的年份、書籍、作者等資料,可惜手邊的中文詞典資料,缺乏如此詳盡的資料,我無法找出究竟【血濃於水】是甚麼時候進入中文語境。但從中文翻譯史去推斷,相信是清末民初,伴隨着大量歐洲學說同時譯入中文。【血濃於水】被滲入國家、民族的概念,也與該時期知識份子提倡要將中國——一個多民族國家,夾硬將多個民族拉扯成為一個民族,建構為民族國家的歷史吻合。

中國的國家、國籍、民族觀念一向混亂,「中國人」三字代表的是所謂的「中華民族」或者「華人」(還是「漢人」?),還是國籍上的「Chinese Citizen」?再者對現在不少香港人,尤其是年輕一代來說,對「中國」、對「中國人」更是「羞與為伍」,那些人反複將【血濃於水】掛在嘴邊,越覺得那些人認親認戚是別有用心,圖謀不軌。在強調普世價值的年代,對尊重普世價值的人來說,即使兩者真的有親戚關係,相信香港人情願「大義滅親」,也不欲因「血濃於水」而「和光同塵」。強調「血濃於水」也只是達致「大義」的「淤血」、「膿水」。

*註:很諷刺的是中國大陸出的《現代漢語詞典》並沒有收錄【血濃於水】

*註:我留意到有網站指 Blood is thicker than water 指「戰場之絆大於骨肉親情」,但對那個說法我更找不到文獻支持,所以還是沿用《牛津英語大辭典》的解釋

*圖片來源:https://flic.kr/p/4XrDYP by Daniel Hollist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