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即捐款

當連鎖書店是大陸,獨立書店就是島嶼

當連鎖書店是大陸,獨立書店就是島嶼當連鎖書店是大陸,獨立書店就是島嶼

佔領清場之後,各方稍作喘定,以雨傘運動為主題的出版熱潮立即成為另一兵家必爭之地。新年前後,主題書如雨後春筍出現,大多立場鮮明,本是刺激討論與反思的可喜現象。此時竟然傳出消息指三中商(三聯、中華、商務)門市以不同手法冷待黃傘書籍,而選擇把反運動立場鮮明,但銷情相對欠徍的書籍放於當眼處(852 郵報,二月十六日)。及後,更有立場親民主,以出版政治書籍為主線的中小型出版社「上書局」給大批退書(明報、南華早報,三月九日)。政治審查、選書疑雲之下,「獨立書店」、「獨立出版」少有地成為港人的關鍵詞。我們同學近日就雨傘書籍之入貨狀況向位於中大的商務分店查詢。店方回覆與及同學對書架上書之觀感都頗為正面。除了斷版之暢銷書外,架上亦可見不同雨傘書籍。

獨立書店之熱議着實反映了港人在聯合出版集團幾近壟斷門市之下對政治審查之恐懼。而此恐懼並非毫無事實跟據。除了以上抽書事件,早前中華書局亦曾鬼祟地推出「潔本」之香港簡史(中華書局,二零一三)。在未經作者高馬可同意下竄改中譯本敏感內容*,印製另一批「潔本」,魚目混珠在一三年書展發售,被揭發後才收回。如此行為與讀者期望相去甚遠,對作者亦極不專重。

現時,三中商幾乎壟斷香港書店門市。雖然書店往往以商業考慮作為選擇政治論述類書籍理由,事實上這家資金背景充裕的中資出版集團任何一個「商業」行為都可以改變市民接收知識、論述的來源。以上幾單新聞都促使我們反思,到底當書店行業出現壟斷時,對市民的影響是否只是價格這麼簡單?

書店承擔着傳播知識與論述之社會職能,所以任何商業決定,無論出發點多麼純粹,對市民的影響也不會只限於金錢。而閱讀與思考,貴乎多角度,更須要多立場。當龐大的書店集團只有一套選書標準時,給市民的書單一定不足。所以獨立書店、獨立出版,相對於寡頭獨大,有其存在之必要。

與行事處處為資金來源着想的大集團不同。獨立書店可貴,也可愛在那細細間書店是由老板擁有的。小老板有他的想法,他會錯,也有好惡,會直接表現在他的書店裏。多家不同的獨立書店加起來自然生成一個百花齊放的空間,獨立出版也成了一個另類書籍的出版地。近年,正因為三中商愈來愈在採購上「親中」,樓上書店的書架自然成為反映普世價值、本土思維之最新動態展示。甚至出現多家禁書書店入面,不時有大陸人來入貨的風景。

當連鎖書店是大陸,獨立書店就是島嶼。獨立書店必須在香港留有生存空間,才可補足出版業,以及是社會論述之多樣化。而獨立書店之生存空間不在昂貴的鋪位,或是估算出的市佔率,而在於我們每一位有批判力、有選書要求的讀者裏。多逛舊樓梯轉角的樓上鋪,你總會感受到逛書店之情趣。逛書店之情趣毋須矯作,只需要愛書的老板和讀者。連鎖書店無疑有大目錄(catalog)之優勢,但制服統一的職員總是面無表情地在電腦前答你「那家分店有,請三日後來取貨。」有多久了,有没有聽過書店老板自豪地說「有!左邊角落,第三排!」

逛小店時,帶一張獨立書店地圖吧。

註*
被刪除的內容包括,「香港沒有獲得獨立,而是交還了一個遠比統治此地多年的政府更專制的政府。這個政府之專制,在1989年北京天安門廣場的事件中表露無遺。」

圖為「中大諗!」行動組同學在中大校園讀雨傘書籍,攤開獨立書店地圖,以喚起關注出版本身之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