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即捐款

《公投飯票》:工人鬥工人,老闆最開心

《公投飯票》:工人鬥工人,老闆最開心

最近,筆者看了兩部法國電影,一部是2014年法國最高票房的喜劇《非常4女婿》(Serial Bad Weddings),而另一部則是獲得今屆奧斯卡最佳女主角提名的《公投飯票》(Two Days, One Night)。雖然後者拍得比較沉悶,但寫實地描寫出一名女性逆境自強的小品故事,當中還頗有深度。

電影其實是「小事化大」,將一個小人物捍衛自己「飯碗」的故事放大成一部九十分鐘左右的電影,並借此帶出資本主義剝削工人的慘況。故事講述女主角 Sandra(Marion Cotillard飾)患上憂鬱症無法上班期間,工廠老闆發現原來只要餘下的十六名工人加班頂替她,工廠仍能如常運作。因此,老闆決定讓十六位員工用「多數決」形式,投票決定Sandra 的去留,在「讓Sandra留下」與「解僱Sandra ,每名員工獲得一千歐元花紅」兩者二選其一。Sandra為了生計,要在兩日內逐戶說服同事放棄花紅,投票讓她繼續留下來工作……

電影的劇情其實不斷重覆又重覆,講述Sandra 如何逐戶游說同事,以及她憂鬱的心理狀況。而其中一個給筆者深刻的訊息是歐洲經濟不景的情況。Sandra的同事都各自擁有自己的經濟問題和家庭問題,因而非常需要那筆花紅,有的人甚至要在假日兼職養家。

正如香港政府「袋住先」的政改騙局,「投票」不一定代表「民主」,甚至不一定合乎道德。這個投票看似「民主」,但其實只是一個騙局,更是一場多數人的暴力。工廠老闆為了解僱工作能力最低、正在患病的Sandra,聰明地利用了人性自私的一面,借民主之名,行民粹之實,舉辦了這個奇怪的投票,將解僱Sandra的責任分散,製造出「唔關老闆事,係工人自決」的幻象。

投票的選項刻意製造出工人與工人之間的對立,類似是零和遊戲,這個做法成功分化了工人,讓工人把矛頭指向無權力的稻草人Sandra,而忘記了投票設定背後的不合理,以及老闆的剝削。「解僱Sandra ,每名員工獲得一千歐元花紅」這個選項更等於買票,在經濟不景之下,面對著這個道德兩難,工人還是很現實,就算心底裡不想解僱Sandra,但為了改善自己生活,甚麼友情和道德價值也拋諸腦後(這其實非常合理)。

法國影后Marion Cotillard演活了Sandra這個角色,在戲中她遙身一變成為了一名普通到不得了的小市民,為了家庭而不顧尊嚴到處哀求別人憐憫。在戲中有大量無對白的內心戲,患上了憂鬱症的Sandra,曾多次爭扎和放棄游說,支援著整部電影,難怪獲得今屆奧斯卡最佳女主角提名

電影給觀眾一種紀錄片般寫實的感覺,沒有甚麼配樂,也沒有煽情的地方,讓觀眾自己反思工人被剝削以及背後的問題。結局是悲傷的,不禁一如果工人是團結的話,或許可以一起杯葛這個不合理的投票,這部電影亦證明了團結的重要性,工人一被分化,老闆最開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