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即捐款

國民教育 愈洗愈「惱」

中國歷史科

羅范椒芬近日再度吸引大家的眼球,指香港老師和學生要北上參加國情班一個月。建制派指香港青年長期跟內地隔閡,對中國認識浅陋,致他們對中國有「偏見」,但正是羅范椒芬在任內取消中史為必修科;羅范當年力推通識科,結果導致更多學生認識「真正」的現代中國和今日香港,製造一批「反共反中央」的年青一代,令羅范椒芬在建制陣營內被批為罪人。其後一直有人提倡要重新劃定中史為必修科,筆者並不反對,但問題的核心是教什麼?如何教?究竟教學的手法是填鴨式的純史實陳述,還是借古鑑今,提升批判能力?討論六四、大饑荒固然重要,但老師會不會在課後說:沒有解放軍清場,中國就不穩定了,失去了穩定,就沒了今天的繁榮了,所以中共中央都是迫不得已的;或者是:國家過往是走錯了方向,但今天走對了,而且不斷地進步,所以大家不要再盲目批評了。此等二流且無情無義的論述,大陸人今日已講得琅琅上口了。

在學術上,學科可以大致分為兩類:通科(Generalist)和專科(Specialist),前者包括文學、哲學、歷史等人文學科;後者是技術性的,包括會計、工科。獨裁國家大舉專科,因為獨裁者相信學生的眼界只會局限在特定的技術範圍,不會僭越,各自為政;但通科的學術層面一般不受局限,學生思路清晰而有系統,善於辨識政客的詭辯和思考漏洞,對獨裁政權甚具威脅。中國歷史科為通科,究竟學生愈讀愈愛國,或是愈反共,一切視乎中史科是否淪為意識灌輸工具,抑或是培養學生細緻的分析推理能力。

本土意識是誰逼出來的?

除了羅范椒芬,民建聯主席譚耀宗也提出要香港年輕人參加解放軍訓練,明顯將國民教育借屍還魂,但筆者相信他們的奸計不易得逞。若活動是強迫性的,那相信老師同學們都只是不情願地滿足官方指標,並無情感可言,根本不能「產生對祖國的熱愛」。若活動不是強迫性的,那就更加不用說,因為客觀上已經不會有很多年青人參加,若果活動需要經過政治篩選,那便更加貽笑大方,因為經過政治篩選的年青人,政治立場本來就是跟政府相同,根本不是活動的主要對象────即是對中共不信任的年青人,活動最終成為精神自瀆,淪為當權者的個人俱樂部。

香港的年青人經歷了國民教育一役和年前的雨傘革命已經建立了抗體。尤其是雨傘革命後,中共是失去了一整「雨傘世代」的人心。其實香港人的本土意識是怎樣成形的?民主自由這些價值不是香港人提出的,為什麼成了香港人的「核心價值」?在某程度上,本土意識和香港人所講的民主自由是排他性的:本土意識是在中共暴政壓抑下迅速萌芽;民主自由法治除了奠定了香港成功的基石,而且跟中國大陸政治封閉和貪污腐敗作分野。即是說:這些意識本質上是抗拒他者的────中共愈打壓,香港年青人的抗共意識便愈強,不斷的打壓只會適得其反。除非中共正視香港青年反共的真正原因,否則他們絕對不會做到真正的「人心回歸」。

誰在影響誰?

千萬不要為這些內地交流團和解放軍訓練塗脂抹粉,中共的動機就是洗腦,將它的意識形態強加在我們身上。不過,筆者認為若中共將大陸洗腦的方法照搬到香港年青人身上,並不是輕易而舉,因為香港和內地的年輕人生活在不同的社會環境────在香港我們有Facebook, Twitter 和 WhatsApp,這是在缺乏資訊傳遞自由的內地沒有的。社交網站和網絡媒體的蓬勃,會減少人民監察政府的成本,提升人民對政府的批判,當懷疑意識和批判能力植根在人腦袋,便不是什麼一兩次「國情交流團」可以把它「消滅於萌芽之中」的。

我替中共擔心:本來香港人是要來洗腦的,最後反而事與願違。從來只有極權國家自我封閉,禁止國民跟外國人交流,中國共產黨怎麼「例行逆施」,鼓勵來自自由世界的人接觸自己人?交流是雙向的:內地學生或一方面影響我們,那另一方面,我們有沒有影響內地學生,這個依然是未知之數。

認識不深可能是導致人心不回歸的其中一個原因,但更重要的問題是:香港青年在愛國教育的薰陶下,和接收太空人升空和北京奧運的「喜訊」後,依然對「中國」一詞持負面觀感。這是為什麼呢?

香港大學大學堂時事輔助委員會Facebook Page
https://www.facebook.com/casubcomuniversityhallhkus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