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即捐款

對精神科的歧視與偏見

「媽,我唔要睇精神科,我冇痴線。」—出自一個患上過度活躍症的八歲小朋友的口中。童言無忌。但最反映到社會對精神病的看法。

「痴線」、「精神病」又或者舊式用語「十三點」等在對罵時會聽見。但我們很少聽到「你腸胃炎!」。無他,前者聽者會感到被羞辱,後者則大眾習以為常。

偏見源於誤解

當有兇殺案的疑兇被捕,新聞很多時候會加上一句「疑犯沒有精神科紀錄」或者「疑兇需定期往精神科覆診。」。雖然沒有直接指出精神病發導致殺人,但就令讀者不禁作出聯想。而事實上,多數的謀殺案並非精神病所引起的。

這現象並非只在香港出現,雖然美國人對精神病接納的程度愈來愈高,但在美國精神科醫學雜誌其中一項研究也顯示高達百份之八十的民眾把精神分裂病與暴力拉上關係。精神病有很多種嘛!沒錯。但被誤解的不只精神分裂病,即使是抑鬱症,也有差不多三份一的受訪者認為患者的暴力傾向較高。

結果是自我封閉

暴力,只是對精神科的其中一種負面定型。還有社交技巧、個人衛生、工作能力……結果就是,病人不願意告知雇主、同事或同學關於他們的病情,深怕透露後關係會轉壞甚至被上司辭退。他們根本不想解釋,怕愈解釋愈糟。有病人住院一段時間後,要求在病假紙上寫上「背痛」、「感冒」等,醫生當然不可以寫另一個診斷。有些有勇氣的病人,跟上司關係密切的,我也會樂意為他們的雇主解釋情況。但有些病人怎也不要一張精神科的病假紙,寧願扣年假、扣薪金……

有傷風感冒,可以得到同事的關心。有糖尿病,大家也會跟你一起關注健康。到了腦部出了問題,得了精神病,為甚麼得到的是歧視與孤立。

精神科病人不需要被可憐,但很需要與我們的接納、關心,最重要的,待他們為正常人。

益力多醫生 Facebook 專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