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即捐款

一人一票讓《五個小孩的校長》打破香港電影票房紀錄

一人一票讓《五個小孩的校長》打破香港電影票房紀錄

若你關心香港電影,相信沒理由未聽過《五個小孩的校長》的口碑;若你關心香港教育,相信沒理由不把口碑傳開去。而事實上,《五個小孩的校長》的歷史任務並未完成,因為《五個小孩的校長》絕對值得及有能力打破香港華語電影最高票房紀錄。《五個小孩的校長》放映至今,票房意想不到地理想,從一百萬走到一千萬,超越二千萬,快踏上三千萬,讓不少人跌眼鏡,正正是這樣,我相信《五個小孩的校長》應把目光及早放得更遠,以打破香港華語電影最高票房為目標,讓更多人跌眼鏡,跌爛跌碎,然後重新配眼鏡,以適當度數看清香港電影的可能,看清香港電影的實力,讓迷失已久的香港人重見天日。

《五個小孩的校長》(又稱《可愛的你》)說的就是一位校長毋忘初衷,身體力行,走入基層,留守學校,守護小孩,有教無類,以生命影響生命,不單重燃小孩的希望,更喚醒小孩家人的理想,以行動讓花生友、口痕友封口,令「今日唔執聽日執」的學校至今越辦越好;而最重要的是這位校長並不是超現實打不死的SUPER HERO,而是有血有肉活生生會病倒的真實人物,編導通過真人真事改編,讓祝福放送給對生命仍執著仍堅持仍相信的每一位。

《五個小孩的校長》是近年難得一見港產一級片,對上一齣港產一級片是賴恩慈的獨立電影《N+N》,只能以特別放映一日一場放映八個月,最後要讓路給賀歲片而休映;不過,已證明了港產一級電影有市場,只是沒有人願意投資,也沒有發行商願意發行,更沒有院線願意放映。與其說電影人不思進取迎合市場,不如說沒有投資者願意冒險,今時今日,對照世界各地的電影製作,一千萬製作費,其實並不合理,更不人道;但要有投資者拿出一千萬出來拍電影,試問香港有幾多人願意?結果,香港電影變得千遍一律,結果就是充滿色情與暴力,結果要大陸化,結果賀歲檔期沒有一齣是合家歡的一級電影。

可能有人會說十萬元也可以拍出好電影,這點我絕對不懷疑,因為賴恩慈的《N+N》是零製作費,也可以入圍三十多個國際電影節,並得到八個國際電影節大獎,這全賴整個製作團隊也希望拍出一齣完全本土議題的電影,在不在分文之下才能成事,這是可一不可再,若每次也要幕前幕後的參與製作成員收取不合理不人道的報酬,這是不健康的。

一齣電影就是要經歷在大銀幕的洗禮,面對的是大眾,並不是市場,有人會說放上網便可以有更多人分享;香港電視不獲免費牌照,把劇集放上網,結果是怎樣?要改變市場,必須擁有空間;戲院是改變電影市場的空間,免費電視牌照是改變CCTVB一台獨大的空間。要打破慣性從來不易,網絡世界實在是另一回事。

《五個小孩的校長》現在的成績,就是因為票房理想而成功佔領戲院,香港戲院至少有限未算大陸化,否則未上映已知道票房大概是多少,而去年《變型金剛》票房突破二十億人民幣前,突然全國戲院落畫,正好告訴大家,控制戲院就會控制票房,控制票房就會控制觀眾數字,控制觀眾數字就是控制創作,就是控制創作自由。

《五個小孩的校長》從三月十九日放映至今,票房越映越旺,踏入復活節檔期更適合一家大細拉隊看而票房高企,我相信是絕對有需要調節短期目標為打破香港華語片票房紀錄,想深一層其實並不太難。現時香港華語片票房紀錄由《那些年,我們一起追的女孩》以$61,857,826保持。《那些年》與《五個小孩的校長》其實有很相似的地方,相似的當然不是內容,相似的就是香港電影投資者及戲院常常錯過的學校市場。《那些年》放映期間,每日佔領票房首位,一個又一個星期讓路給新上映電影,但每踏入星期六日就反超前,學生把平日及星期六日的早場至下午場完完全全坐滿,所以即使因有新電影上映而減少戲院放映數目,最終仍然因為有大量學生觀眾而拉高入座率。

《五個小孩的校長》比《那些年》擁有更廣更闊的觀眾群:幼兒、小童、親子、家長、老師,還有學校、機構包場。《五個小孩的校長》復活節入座仍高企,令《無敵安樂窩》、《海綿寶寶》的戲院放映數目有所限制,戲院數目不會變,座位數目不會變,作為戲院,調動更大的戲院給《五個小孩的校長》是無可厚非。我編導的舞台劇《陰質教育》,在過去十二年十五度公演,從文化中心小劇場上演到伊館,我是絕對相信關心教育的是大有人在。生、老、病、死每人必經,教育佔了人生的大部份時間,好的教育可以影響一生,好的教育制度可以影響整個族群;創作從來應該源於生活,教育影響生活,教育自然就是可以化為創作的題目。《五個小孩的校長》沒有把教育化為口號,而是通過活生生的故事,讓觀眾經歷一場不一樣的革命。當一個老師能夠讓同學說出:可唔可以唔畢業? 大概這位老師就是成功實踐教育了。

《五個小孩的校長》是難得的教育議題,雖然入座人數增多,而出現一些質疑,這又未嘗不是好事。最近的評論開始質疑《五個小孩的校長》去政治化,戲內沒有任何一場戲是直指教育政策的失敗;我明白提出這種質疑的人的方向,但其實只要想深一層,除了非常可觀的五小孩外,校長選擇離開離地中產幼稚園,又選擇拒絕擔任補習天后,不就正正是從生活的行動去控訴不良的教育法及教育副產品嗎?要改變,必先從生活出發,校長放棄本來衣食無憂的生活,又拒絕過更美好的生活,回歸教育最根本,就是真正的與學生接觸、溝通,聽她們的故事,教她們擁有理想,甚至為學生們的家人帶來鼓舞,生命影響生命,便是身體力行的對抗朝令夕改的教改,讓清泉流過更多地方,洗滌更多心靈。單是把教學沙皇推倒並不代表真正勝利,只有更多良師身體力行,無懼風雨繼續守護學生,以學生為本,以生命為本才是真真正正實實在在的優質教育。

假設《五個小孩的校長》的戲票平均票價是$70,大概只需四十二萬人次便可以打破香港華語票房紀錄。若每日有二萬人次入場,只需多二十一日便可以打破,只要將目標放得更遠,繼續人傳人把口碑傳開去,讓更多未看的人入場,一人一票支持優質的港產電影,破紀錄的日子不遠。

當香港只餘下一個免費電視台,電影是最有影響力的傳播媒介,我們是時候重奪戲院,重奪口味,重奪我們的話事權。國之將亡,文化先亡,相反亦然。當香港越來越不香港的時候,我們要守護的其實是本土文化特色,當《五個小孩的校長》票房成功,我們不應該追風拍更多校園感人故事,而是創作更多不同類型的故事。讓港產片再次發揚光大必先回歸本土。從《打擂台》、《狂舞派》、《點對點》、《衝鋒車》、《暴瘋語》、《販賣。愛》到《N+N》,每齣也有本土特色,也有不同風格及視野,港產電影並不是千篇一律;可以在戲院上映的合乎金像獎候選資格的也只有五十九齣,但對比一星期十齣,一年五百多齣舞台劇來說,電影貴精不貴多,至少不用次次票房告急,call盡親戚朋友。未來一年,甚至多年,香港只有一個電視台的時候, 一定要守護港產片。

執筆之時,報章報導《復仇者聯盟》的票價將會加至$180,完全超越了劇場的票價,戲院在商言商當然不會錯過賺錢的機會,但我們絕對可以用一人一票方式去告訴戲院 ENOUGH IS ENOUGH,告訴我們需要看的是什麼。雖然難度極高,但假若《五個小孩的校長》,甚至佳作《衝鋒車》可以有足夠觀眾支持,放映至四月二十三日,《復仇者聯盟》的放映院數自然會少,那時候,觀眾不再是市場,而是民意。我相信香港戲院仍未大陸化,仍是看客觀數字,但電影上映仍是經過篩選,所以仍是偏向娛樂為先賺快錢,可讓觀眾思考細味的總是不多。大家想要食什麼就要出聲,否則就是別人餵你了。

PS:《五個小孩的校長》另一成功的地方是可以在大陸上映,未知票房成績,但絕對是非常好的示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