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即捐款

盲撐學聯與民粹退聯

繼港大及嶺大的退聯公投進行後,浸大、理大及城大即將陸續在院校內進行全民公投,而近日出現了一篇由城大學生會多屆幹事聯署的「撐起學聯」聲明,筆者冒著被罵不飲水思源的風險,沒有參與這篇由數十名「老鬼」共同聯署的聲明。原因是筆者不敢苟同當中盲撐學聯,而沒有建設性的內容。今天筆者不打算針對那篇聲明提出觀點,而是希望指出由各院校退聯關注組出現至今的種種觀察及一些看法。

打破雨傘運動決策失敗才會出現退聯的迷思

有很多人認為,因為學聯在雨傘運動中的決策失敗才會導致各院校出現退聯的風潮,但這絕非要因,學聯在雨傘運動前只是一個在普通大學生心中寂寂無名的學生聯會,尤記起當年學聯的工作方向之一便是要將學聯帶進院校,讓更多同學認識這個由八大院校學生會聯合而成的組織。然而一場雨傘運動,將學聯的知名度瞬間提升,令不少學生對這個組織開始產生好奇,繼而去了解這組織的架構與制度。惟當他們發現學聯的強制收費制度、秘書處的選舉模式,以及財政問題時,便開始對學聯產生負面印象,從而要求他們詳細交代。

奈何面對學生們突如其來的質疑,學聯還未好好從雨傘運動期間的種種決策失誤而招致各方批評中站穩陣腳時,就要處理這些年深月久的複雜問題,唯一的解決辦法就是先向群眾承諾會改革制度。然而,經歷了一輪政改風波洗禮的學生們似乎對「袋住先」的承諾特別敏感,結果學聯這次善意且逼於無奈的改革承諾更成了支持退聯者詬病的地方。再者學聯剛完結的週年大會仍舊沿用故有的選舉模式,而週年大會當中的討論亦沒有對準退聯關注組的關鍵評論而作出商議,使到支持退聯者更加憤怒,彼此間的矛盾愈演激烈,這才是真正出現退聯的原因。

退聯關注組出現的主要原因

這使到不少人認為學聯一方面對抗政權的強硬,另一方面在面對民情洶湧的退聯訴求時卻另建高牆。有人會質疑,學聯有何地方不妥,應該是要透過內部協商的方式來解決,而非以極端的退聯手法來表達訴求。然則將事件與今天的政治生態作類比或能看到端倪,學聯好比特區政府,而支持退聯者以及支持不退學聯者各佔學生的2至3成(按港大的退聯公投及城大的問卷調查之結果推論),他們好比立法會議員,現在要討論關於學聯改革的方案,諸如普選秘書長、財政制度透明化或終止強制入會制等。可是他們的兩成多票數,根本不能通過議案,結果他們只能透過各類手段來進行抗爭,啟動退聯公投就是其中的抗爭手法,像議員辭職引發公投等手段一樣,目的是要在制度內打破缺口,讓學生能有機會更加了解並認識議題,及引起外界之關注。

最後,你可能會質疑支持退聯者只佔大學生中的兩成多,在民主原則下,他們應服從多數才是。不過根據城大學生會早前的問卷調查,運動過後仍然有近六成學生不認識學聯,而在有關退出學聯的一項問題設定中,亦有近六成人表示沒有意見。換句話說,城大學生中有近六成因對學聯之不認識,而在學聯的退留問題上沒有意見的人存在。此外,近四成表示認識學聯的學生中間,兩成人認為要退出學聯,因此不能說支持退聯者是少數。重要的事退聯關注組以發起公投的手法來進行抗爭,更大的目標就是要令這六成不認識學聯的學生,了解學聯制度上存在的問題,然後再反思學聯在學界的定位及發展方向。故在此呼籲支持學聯者千萬不要忽視這個重要的數據,然後便隨意將支持退聯的學生視為少數,這輕率的態度絕對不能解決問題,亦隨時會惹來反彈。
 
退聯關注組之批評一語中的

在退聯爭議中,常聽到有支持學聯者以普選秘書長的可能性及門檻過高,故難以在學界推動為由,回應有關批評。同樣地,以公民提名方式來成為行政長官候選人難度亦很高,如斯相同的理念,難度因為可行性低就可以抹殺同學們對普選秘書長的期望嗎?若是,學聯就不要再提倡爭真普選以及公民提名權等政制改革訴求了,因為這正正是給政權作了示範,如何用各種理由來逃避政制民主化的變革。

學聯要代表學界必須從學界中獲得授權,而這個授權的程序必須是民主化的,唯現行的制度不能滿足上述條件,解決的唯一方法只有從制度上進行改革,否則學聯並不可動輒以學界之名作口號或立場。再者,學聯是推動民主運動的重要組織,但不代表不需要在體制上進行改革以乎合民主精神。今天很多文章均指出學聯在社會運動上的重要性及結連學界的樞紐作用,這絕對是無庸置疑的。唯他們皆看漏了退聯關注組的一個關鍵批評-「體制上及產生辦法上的結構性問題及不民主成份」。如果因其往績及推動社運的重要性,便可將其制度不民主化的問題置身事外,那這裡有一個問題讓大家反思,倘若梁特政府施政合乎民心,民意極高,但他的產生辦法依舊是中央欽點,由千二名提委選出,大家又會否認為需要公民提名權以及一人一票普選特首呢?若認為仍舊需要爭取普選的話,在學聯制度問題上,大家應該已經開始察覺到今天許多撐學聯的理由是多麼的針對不到重點了吧。

學聯在學界的存在價值

作為前學聯常委,在筆者眼中學聯是一個很值得保存的組織,「一方有難,八方支援;凝聚學界,推動社會」這十六字是筆者在任時經歷最深的感受,當年梁振英出席城大學術樓(三)開幕典禮,學生就碼頭工潮事件示威遭校園保安無理粗暴對待。學聯及八大學生會事後共同予以譴責,追究校方不當,迫使校方向學生致歉。及後的學界商討日與學界公投等事件都讓這十六字深刻的表彰出來。而值得留意的事,退聯關注組中不乏當年參與上述行動的學生。

因此,相比起退出學聯,筆者更樂見學聯各院校常委能夠與自己院校的退聯關注注建立友好關係,主動了解對方的訴求及對學聯的批評(退聯關注組的絕大部分的批評皆非無中生有且是說中要害的),再分析當中的可行性及需要性,然後帶回常委會中商討。既然今屆學聯的週年大會都得到了學聯需要在制度上的改革之共識,就更加應該加快腳步推動改革,一方面可平息退聯爭議,另一方面亦可讓那六成不認識學聯的學生了解到學聯改革的決心,從而不會產生負面印象,令退聯風波愈演愈烈。政府即將向立法會提交政改方案審議,學界應專心對準政權為首要任務,但學聯亦不能以此作擋箭牌,忽視要求退聯者的訴求,及自身組織的不足與改革的需要。

撐起學聯與退出學聯不是二元對立的關係

不少人將退出學聯視為分化學界力量之舉,這正正是墮進了學聯與退聯是二元對立的迷思之中。他們刻意將兩者的對立面勾劃出來,形成一種非敵即友的敵我矛盾關係,然而,當我們認真察看退聯關注組的批評,以及撐起學聯者的認同改革方針後,便會發現兩者只是以不同的手段來達成目的。退聯關注組以基進的方式從制度外逼使學聯認真看待為人詬病的問題及制度上的腐壞,而支持學聯者亦認為要透過制度內的商討模式及常委間的共識溝通來完善組織,前者是由下而上的充權手段,而後者則是由上而下的審議式代議制度。

兩者充其量是手段上的不同,你可以選擇支持那種方法來改革學聯,但絕不能將兩者視為對立,非白即黑的關係。由此可見,學聯並非奪去大學生的話語權,退聯亦不是自毀長城的抗爭,這種具標籤性的定型促成了今天支持學聯者與主張退聯者的嚴重分歧,導致雙方不能理性討論,達致各表立場,互相辯證,從而在過程中體現民主精神之理想層面。反觀現況,雙方意氣用事的無謂批鬥,絕非議題本身之焦點所在,若情況亦然,二元對立的矛盾定必持續深化,最後成為蝸角之爭,對學聯的改革更是無濟於事。

從退聯事件看今天政治生態的隱憂

學聯需要制度上的改革是無可厚非的,但退聯亦不可咄咄迫人,因為學聯作為聯會,必須依從共識制來進行決策,而在共識制底下,各院校常委的商議過程是必須且耗時的。學聯支持者,亦不要再不斷地細數學聯的功績而遺忘了批評者對學聯制度及會章上的不足之指控。可是,單就現時城大的退聯情況而言,已經出現互扣帽子,互相抹黑的情況,種種網絡上的抺黑,語言上的針鋒相對,明眼人不難想像是兩方支持者的所作所為。這個現象實在叫人憂心,公投在即,更多煽動民粹式的手段必定出現,例如指控退聯關注組與中聯辦有染,或學聯出賣港人支持新移民來港等民粹式渲染等,使議題失焦,也令一些真心想透過公投向學聯施壓,要求他們審視過失的聲音被淹沒。

若你身邊有支持退聯的朋友,請不要帶著有色眼鏡去批評他是被染紅赤化的,仔細了解一下對方的立場及看法再作判斷也不會花你太多時間,反之亦然,不要將撐學聯的朋友「一竹篙打一船人」的說對方是「左膠」,不思進取。今天社會正正就是喜歡以這種先入為主的套路來思考問題,才會造成許多不必要的衝突及矛盾。如果連大學生都是這樣,這個社會就算有真普選,也看不到希望,因為每個人都是自私的,就算我們有多完善的政制,但人的道德情操及仁德品格皆欠缺,社會肯定不會和諧及安定。

這種狀態繼續猖獗下去的話,只會令更多盲撐學聯與民粹退聯的情況出現。必須留意還有六成沒有意見的人,在觀望事件的進展,正如今天的社會一樣,當普選爭議成為了各走極端,在政治光譜中靠近中間位置的人,便會無所適從,繼而安守本分,不參與這場爭論。最終只有出現兩方極端的人持續互相爭鬥,對大局毫無幫助,更會使局勢變得進退維谷,令社會矛盾愈演愈烈。不單對大眾認識議題百無一用,更使議題焦點變得模糊不清,扼殺了各種純粹理性深化討論的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