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即捐款

《歸來》沒歸來

《歸來》在本屆金像獎得了最佳兩岸華語電影,大家好像都覺得《歸來》是張藝謀拍了許多崇洋媚外的電影,如《金陵十三釵》後,再次講中國現代史小人物的故事,算是回勇之作。鞏俐陳道明的演技不用說,是國寶級,頂級的好,也找不到有同等功力且兼備相約的國際知名度的演員。看完電影,走出影院,你不會罵,因為你甚至在看的過程流過一、兩滴淚;別人問你,你也會說現在沒有人再拍這些了,相信也不會比張藝謀好。但是,好看嗎?

張導的早期的戲,結構特別完整,像《大紅燈籠高高掛》的春夏秋冬或《秋菊打官司》的鄉縣市,把故事裡主角所遭遇的事情,以及於她自身的改變,起了一個明確的框架。觀眾一個一個章節的看,一定看得懂,也能投入。《歸來》改編自嚴歌苓的《陸犯焉識》,據說只挪用了二百頁書中的最後三十多頁,所以差不多兩個小時的電影,變了中國文革後遺版的《每天愛你第一次》。劇情就是文革下鄉廿年的焉識回家,每天讓失憶妻子婉瑜重新記起他。一場讀信的戲,再接一場讀信的戲,她沒有記起他,他還是讀信員,是導演也失憶忘了自己已剪進這麼一場戲,還是我這即食文化的產物受不了平淡的敘述?

每到想哭處,張導就很自制的剪一刀,盡可能不煽情。導演說只取回家這一段故事,而不拍焉識勞改的苦況,因為現在該想的是如何從歷史向前走。女兒因廿年沒見的爹而沒被舞團選中當主角,去跟組織舉報父親偷走,而他不過是想看家人一面,一面也不能理解嗎?沒有經歷文革,也冒了一身冷汗,想到廿年後,年輕人重看這幕,可能同喊「這就對了!」,更是心中一寒。

電影最感動除了看黑白照和彈鋼琴那一幕,就數最後一幕,不管陰晴,焉識陪婉瑜舉起自己的名牌等自己。她忘了,卻又從未敢忘,這會否是塵世中另一種浪漫?

撰文:彭嘉穎

天光墟Facebook P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