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即捐款

高鐵、三跑、東江水

港鐵將於本季公布高鐵香港段最新工程造價、進度及估計通車日期。近日政府已經放風説一地兩檢仍在跟中央磋商,造價將超支200多億至900億元,亦未必能趕及於2017年通車。五年前市民和議員對高鐵的質疑都一一應驗了!

正當高鐵爛攤子越演越爛,不知政府是否「食髓知味」還是「知錯未能改」,早前,從使空域問題未能解決,政府竟鑽程序之空子,令造價達1,415億的機場第三跑道繞過立法會,漠視反對而覇王硬上馬。

政府辯稱兩項工程能夠為香港帶來超級龐大的經濟效益,提升競爭力。以高鐵為例,政府當時Sell的是高鐵能夠於啟用50年內創造870億元經濟效益。但市民看到的是:一邊一地兩檢未解決盛惠900億(噢,留意返:已經超越政府聲稱會出現的經濟效益啊!),另一邊空域問題未解決又使1,415億,效益絕對是個大問號,很難怪不被質疑是兩隻大白象。

同意基建的確可以創造一定經濟效益,但一定要是鐡路機場嗎?這類基建一般都非常龐大,耗資巨額金錢及人力資源。除了外遊出入時可能方便些,大部分市民很難直接地、實在地享受到大型運輸基建所帶來所謂的經濟效益或見到民生得到真正改善。2,300億,識得使其實好好使,可以做很多有利民生,同時發展經濟的實事。例如 — 水利建設和措施。

要數香港大型水利建設,最近期的已經是1973年船灣淡水湖加高堤壩及1975年啟用的樂安排海水化淡廠(後者已於1982年因營運成本太高而關閉)。香港由六十年代開始引入東江水,自此水務署便逐漸養成「大食懶」,不思進取,任由廣東省以天價賣水,多年來並未有就香港水資源多樣性提出新水利基建和措施。2006年更向廣東省跪低,接受以絕不公平的「統包額度」方式買水,意即全年一筆過認頭一個供水額度,但每月再按實際需求情況取水,用不完供水上限廣東省亦不會退錢回水。事實上,過去八年香港沒有一年能夠用得完東江水上限,而廣東省亦因此白白袋多50億元!水務署更離譜的是,同時間過去八年來因為本地水塘滿瀉,白白排走了價值共11億的水落海。名乎其實倒錢落海!真不明白水務署還好意思搞什麼公關宣傳呼籲市民要慳水?!

有人說東江水是恩惠,事實是東江水更加是廣東省一門穏賺的生意,一年收香港45億確是和味的!問題是香港政府多年來並沒有想法子去減少我們對東江水的依賴,增加談判時的籌碼,避免讓廣東省任意宰割。

終於終於政府落實於將軍澳重新興建海水化淡廠,劃了10公頃土地,造價只是93億元。大家想想,2300億元可以起多少間海水化淡廠?興建水利建設是不是更能夠改善民生?是不是更能夠讓全港市民直接享受到所帶來的經濟效益?每年以百億計的供水成本,有沒有方法可以更用得其所?

為貫徹《路邊政策組》「識得鬧,識得做」精神,本群組早前做了一份香港水資源政策研究,旨在向水務署提出一系列切實可行的水資源政策建議。最後水務署做或不做,就看他們會不會繼續Hea,繼續燒公帑買東江水,繼續怯於北大人之下喇!

給水務署的政策建議:

  • 建設並完善管理水利基建
  • 合併水務署與渠務署成為水資源管理局,可更有效管理及發展一切水資源和相關政策。
  • 建立更完善聯網,讓水塘(尤其小水塘)連接起來互相通水,減少溢流,更有效善用本地水資源。
  • 於渠務署位於荃灣城門水塘附近及數碼港排水隧道口之前建立蓄水池截取雨水,適時適量引水注入水塘或直接經處理後供應附近小區,令雨水不用白白流出大海。應考慮於岩洞內建設該等設施,不用跟其他項目競爭土地。
  • 參考新加坡濱海灣(Marina Bay)淡水湖,於香港南面或東面一些沒甚生態價值海灣建提壩,將之圍封,變成新淡水湖。更可將淡水湖建設成集休憩、旅遊及水資源教育於一身的景點,增加經濟效益。

減少依賴東江水

  • 調低統包額度,優先使用本地水塘水。(香港過去十年每年用水量約9.4億立方米。本地水塘全滿有5.86億立方米(七成滿都有4.1億立方米),加上8.2億立方米東江水,是否過多?

發展再造水

  • 渠務署表明全港目前有五間污水處理廠具備生產再造水設施。政府應加快正式推出再造水予鄰近污水處理廠地區作非飲用用途,尤其可以替代仍以食水沖廁但不可能推行海水沖廁之地區。

發展海水化淡

  • 有需要盡快實行。長遠希望可以照顧10%用水量。(但要考慮因高耗電能所產生的排放、蒸發出來數以噸計的鹽的處理問題。)

調整水費模式

  • 現在商業用、工業用及航運用水費仍是以flat rate計算,根本不能夠令企業審慎用水。應改以累進制計算,用水越多,水價越貴。這改變可以增加水費收入,鼓勵企業慳水。

新措施鼓勵節約用水

  • 根據家庭成員數目訂立用水標準,低於標準水費可獲一定折扣。
  • 引入節水效益標籤於潔具及節水器產品上。
  • 規定政府設施及學校必須安裝節水器。
  • 立法新建住宅、酒店及商場必須安裝節水器。
  • 推出購買節水器資助券予現有住宅業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