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即捐款

我們都是屈:周融化是怎樣成功的?

「我們都是屈」的那「遊行」之後,我也不知道該怎樣反應:該憤怒、該嘲笑,是荒謬還是麻木。

泥漿化的戰略是梁「政府」的拿手好戲,在上任之初建立一班「網民自發」的愛字頭,不讓激進政治獨民主派專美。沒錯他們是笑柄,「中立」的香港人也不以為然無甚好感,但這是戰略一環,讓政治看起來更喧鬧,想這些「中立」者繼續不想涉足(「政治好嘈好煩」的想法,相信在大家的中年親戚間不罕見)。

周融化,就是泥漿戰的2.0版本,由指手劃腳、爛牙肥胖的風褸地痞中年,換成唔講粗口、西裝筆挺,站在「家長/『理性』方」的資深傳媒人。

周融化的誕生,源於「中立」香港人,尤以中年為核心的群組,被舊媒體形塑下導致的較弱批判力,對於穿西裝的人缺乏戒心,看語氣、神態尤甚於內容(與電視、報章中心化、獎勵文雅的媒體直接相關)。

周融與姓屈的穎妍,兩人恰好一男一女,也是以為這些受眾而設,一個是「專業人士」,聲線長久來在電台這「以景仰接收」的媒體中為人熟悉,較保守的舊媒體受眾會十分受落;後者自從「怪獸家長」(你肯定不是自傳?)系列出版大賣之後,作為親子作家、「家長模範」的形象經營得非常成功、深入民心,而她的受眾,就是為數不少的保守家長,必須注意的是,他們是「網絡移民」的中堅,在新媒體之戰中角色舉足輕重。

大膽言,這些周融化的新代理人,他們的傳播、運作方式幾近新興宗教(咁唔一定邪教嘅)。發達國家的邪教/新興宗教,信眾往往會是中產階級為主,也當然有不少年輕專業人士,但何以這些人會「入局」,離不開兩個要點:

第一,在「怎樣說」,也就是傳達技巧上,新興宗教很能拿捏批判力低者的弱點:只要西裝筆挺,說話溫文,甚至是以自己的專業作招徠(「專業、成功者」的形像,在教育略低者或成功主義的高學歷中意外受落),而對家長(no offence,但尤其母親們)而言,沒有比「成功媽媽」的金漆招牌來得吸引,更何況有人手一本的《怪獸家長》聖典與予其「仰望」的電台節目(電台,又是電台!事實是,電台作為冷媒體(Cool media),比起電視更能叫受眾「仰望」)。

第二,就是提供「easy way out」,以簡單解答回應(或製造)受眾的潛在恐懼,呼籲他們不假質疑地信奉,支持他們作為中心化的代理人「維護」受眾們。好比香港某混和新紀元主義的邊緣教會,一直強調世界是被邪惡組織威脅,只有牧師能看透陰謀等。以訴諸恐懼,強調(受眾)「你的家長權威、資產(佔中影響經濟乜乜乜)受威脅」,然後帶出是「廢青」、「學棍」、「政棍」、「外國勢力」有意策劃的,威脅中年受眾們的「奪權」陰謀。只要受眾們相信這些滿身光環的代理人,只要簽簽名,在選票上蓋印,敵視敵人則可。

周融化的運作,不強調直接行動,他們的「遊行」,與泛民慣常、鼓勵個人參與的不同,反以組織、社團為主軸,因為他們也深瞭「讓自己受眾遠離街頭」才是目的。即使行動,亦只是由「對家」較成功、有光環的往例中拙劣模仿,諸如「我們都是屈」的「遊行」,可笑地引用起查理事件的「Je Suis」,以言論自由為一個反對自由主義、支持專制政府的寫手;各種形式上模仿泛民網媒的自家網媒等等,族繁不及備載。

周融化之強勁在於,如何荒謬的訊息,都可透過上述層級分明、經營有效的傳播機制導入受眾中:先代替受眾思考,提供簡單答案,不鼓勵思辯(反強調正向思考、正能量,「訴諸正向」),營造「民意大多數」。他們的策略,一方面是重新強調(並製造)政治的泥漿摔角一面,鼓勵其受眾遠離政治討論與衝突(政治中的衝突與角力正是對話與探討),削弱批判政府一方的民意底力;一方面開始建立這些受眾會「仰望」的形象,讓極端、無賴、不合邏輯、維護特權的各式訊息都能透過這些媒介順利為這些受眾接收。

民主運動要走,或者想要對港、共帶來具意義的痛擊,我向來強調大家口中的「港豬」云云支持都不可少,周融化/周融現象,不啻是一大警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