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即捐款

十五年免費教育 —教育非商品,學生要平等

地產霸權,豈止於樓價問題

在香港,地產霸權不單影響樓價,市民無法安居;不單影響租金,小店被迫結業,更影響幼稚園的生存。全港有接近一千所幼稚園,部份是租用私人物業,承受著巨大的租金壓力。較為轟動的其中一件事件,就是在天水圍經營逾20年的德怡中英文幼稚園,於上年四月宣佈停辦。校方雖願意多付一倍月租至天價46萬元,但仍不敵另一間出價更高的英藝幼稚園,失去辦學地方。最後,原本報讀德怡幼稚園的522名學生成為犧牲品,要不多付數千元學費以留在英藝幼稚園讀書,要不於幾個月內轉校。教育機構以本傷人,業主金錢掛帥,資源相對缺乏的學校被淘汰,經濟效益凌駕於學生利益,與教育理念相違背。

羊毛出指羊身上,幼稚園為應付高昂的租金,當然少不免將學費提升,將租金成本轉嫁於學童家長。於2014/15年,非牟利全日制幼稚園的學費上限為$60,040,半日制幼稚園的學費上限為$30,020,媲美,甚至超越大專課程一整年的學費。政府以增加學券金額及調高學費減免資助額來紓緩家長在繳付幼稚園學費的壓力。但同一時間,政府卻將學費上限的金額也大幅提高,到最後,學童家長的經濟壓力根本得不到改善,得益的或許就是幼稚園、業主和地產商。(見下表)

免費教育 袋住先?

梁振英自2011年於競選特首時承諾推行十五年免費教育,但直到現時,只成立了免費幼稚園教育委員會(下稱委員會),就政策提交報告,相信要等待至特首任期屆滿後方能看見政策落實。更甚的是,現委員計劃只全面資助半日制幼稚園的學費,超出的租金費用和全日制幼稚園的學費,都需由家長承擔。既然政府只打算資助3-3.5小時的半日制幼稚園,又何以得稱之為「十五年免費教育」?又如何支援幼稚園學童的多元學習需要?

全日制和長全日制幼稚園的學費甚高,名額供不應求,大大限制了基層學童入讀的機會。但同時,委員會的報告表示注意到人口政策建議釋放更多婦女以提升勞動力。但半日制幼稚園的上學時間只有 3-3.5 小時,母親很難在這時段內找到工作,改善生活。再者,委員會將「雙職父母」作為「真正需要的家庭」,建議其子女應可優先獲全日制和長全日制幼稚園取錄。但對於基層家庭而言,他們無能力聘請菲傭或其他照顧者,一日他們的孩子未能入讀全日制幼稚園,父母都無法同時二人工作,成為雙職家庭,以符合入讀全日制學校的要求。故此,這項要求對基層學童而言,根本無法達致。從制度上,基層學童入讀全日制幼稚園的權利被活活剝奪了。

起跑線越來越前,學習要求越來越多

從前,學生或許從小學一年級開始起跑,但現在,半歲孩子已開始被捲進競爭。家長為了讓孩子「贏在起跑線」,不惜花大量金錢,想盡辦法讓孩子參加playgroup或其他興趣班、培訓班。這種風氣不單在中產家庭中擴散,基層家庭也被籠罩在這種無形壓力底下。幼稚園提供不少收費的課外活動,如小童軍、舞蹈班、唱遊英語課程,鼓勵學生參加。更有不少幼稚園以強調學術成績,銜接小一課程吸引家長為子女報讀,書簿練習的費用超越中小學的價格,上網習作也十分普遍,如此等等雜費的金額平均高達每年$4000多元,對基層家庭造成巨大壓力。然而,大部份幼稚園都不會在學校網站或幼稚園概覽中公佈雜項收費,家長往往處於「肉隨砧板上」的狀態,學校要求收多少錢,家長便得乖乖交多少錢。

落實真正十五年免費教育,保障平等學習權利

相信世界上沒有一個地方的政府,一方面聲稱推行免費教育,另一方面卻要求家長承擔學費。我們不希望接受一個「袋住先」政策,任由政府推卸對教育的承擔。全面資助全日制幼稚園,讓基層學童有入讀全日制幼稚園的平等機會,讓基層父母能選擇出外工作,改善生活。同時,政府應監管幼稚園雜費,要求幼稚園在學校概覽及學校網頁內公佈所有收費項目的內容及金額,並訂立規例,幼稚園不能收取沒有列名在概覽和網頁以外的雜項費用。此外,政府應為基層幼稚園學童提供學習津貼,以拉近不同階層的學童的資源差距,保障基層學童的平等學習權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