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即捐款

藝博會面面觀──消費者(三之一)

我記得,那一年初次踏進藝博會時心中浮現的狂喜。這是藝術家發光發熱的夢工場──當時我想──有一天,我的作品也會出現在這裡。翌年再來,感覺複雜了些;再來,然後我開始懷疑──這就是我做藝術的目的嗎?

藝博會容易讓人沈迷,她太迷人,像午夜燈紅酒綠的蘭桂坊,揉和了金錢、時尚、地位、華麗、品味、慾望、青春、血汗、衝動、夢幻、酒精、想像、瘋狂與性愛。當我越接近她的時候,發現她不像蘭桂坊,更像澳門的大賭場。

自從懷疑藝博會的真正身份以後,我開始以新的目光去觀察出現在展場內的東西。望著人來人往的觀眾,心中思忖著他們對藝博會的認識有多深?他們有否意識到自己正在被某種匿藏在藝術品背後的權力支配,使自己的觀看行為轉換為賭博的籌碼?我的目光停留在場內的觀眾身上,他們的服裝與高根鞋、手袋與腕錶、眼影與酒杯、還有投向標價上的目光。我靠近那些正在作品前與銷售員交談的人,試圖竊聽他們的興趣與目的;我站在作品包裹的角落,粗糙統計已售作品的媒介、尺寸,猜測購買者的身份與性質。

我想,如果要了解像藝博會這樣的大賭場較真實的面貌,就必須仔細觀察它組成的各個部分:消費者(投資者、交易商、觀眾);經營者(拍賣行、畫廊、購藏家);生產者(藝術家、工廠)。

我問一同參觀的C小姐,喜歡怎樣的作品。她表示喜歡色彩鮮豔的架上作品,並指給我看。我追問,假設你有足夠的經濟能力,你會購買它嗎?購買的目的又是什麼?她說是希望掛在家牆上,因為這會帶給她快樂。然後一碰上熟人,我就問他們同樣的問題。我發現他們對於購買作品的原因,不外兩種:喜愛;與/或投資。這是挺普遍的觀點。但在其中我發現一個挺有趣的傾向:因喜愛而想購買作品的人傾向於沒有藝術訓練背景的人;而有藝術訓練背景的人卻傾向於為投資。這無疑局限於我單一與狹窄的朋友圈,但它卻引起我的疑問:會否藝術訓練帶給藝術學生在社會的挫敗感,反而扭曲了他們對藝術的態度?

所有出席的人,都是藝博會的消費者;有一些卻是投機與冒險的賭徒。我觀察到,年輕的東方女孩普遍都是盛裝出席的,貼身的小黑裙與兩至三寸的高根鞋,她們以出席雞尾酒派對的方式消費著藝博會提供的雅緻場合(這在西方女性身上並不突出)。東西方女性呈現出一種強烈的對比:大比例的年輕東方女孩與大比例的西方成熟女性。對於藝術學生來說,藝博會是一個學習的場所,他們也像曾經的我一般如迷途的信徒來到這裡朝聖,渴望看見那些讓我們神魂顛倒的大師作品真身,祈望得到指點迷津的出路。如果你夠敏感,也許能察覺出那些中國新興的藝術品交易商臉孔,他們會在藝博會購買一些作品,然後轉賣給有關係的富豪,賺取差價和傭金。還有那些富豪包養的情婦們,提著愛瑪仕手袋,花枝招展。她們的目標較為複雜,有人是喜愛藝術;有人是投資;有人是送禮;也有人是避稅;更有人是洗黑錢;也有人什麼原因都摻雜了些。

曾經,人們認為購藏藝術品是富人與菁英階層的專權。因為藝術品價格超級昂貴、獨一無二、又是權力、知識、品味與地位的象徵,而富人與菁英總是渴望擁有這些東西,不惜千金。如今,藝術品已經不再那麼高不可及,無可否認的是,它已經成為其一最受歡迎的奢侈品收藏品,以及業界聲稱回報率極高的投資商品。但人們卻偏向於忽略投資藝術的高風險,以及視而不見那些被棄置在倉庫裡如今一文不值的作品。除著中國的強勢崛起,它甚至成為一種送禮賄賂的方式,與產生了將黑錢漂白的功能。

但藝術品真的是一個好的投資嗎?有一回我逛畫廊的時候,遇上有人向我推銷藝術品投資。他首先以一塊印上某中國藝術家畫作的滑鼠標墊吸引了我,因為我剛好需要它。於是我登記成為了他們的會員。不久,有電話聯絡我,向我推銷藝術品投資。由於想了解他們的運作,我非常配合地回答他們的回題,只是在回答某些問題時誇大了自己的經濟能力。例如他問到「你有興趣投資的藝術品價位選項是?」我選擇了10至15萬,事實上我一分錢也沒有。然後,電話那方的男孩告訴我──由聲音猜測他年齡比我輕──他公司為我挑選了一些投資回報率高的中國當代藝術家作品,那些名字我聽也沒聽過,然後他叫我上去他公司的庫存觀看作品,並告訴我,他公司保證其藝術品每年有3至6%的增值,同時我也無需擔心藝術品庫存的問題,因為他們還提供藝術品租借服務,從中為收藏家賺取約6%的租金利潤。然後我問,我要怎麼知道作品的藝術價值與我購買的價格相符合?他說,你不用擔心,我們公司會安排律師行證明該作品的價值。你唯一需要知道的就是,它的回報很高。

根據2014年萊坊(Knight Frank)發表的《財富報告》對奢侈品升值幅度的調查,顯示藝術品的10年增值率高達193%,但5年的增值率卻只有5%。這說明,藝術品是屬於長揸的投資產品。但問題是,投資者必須是要買了「對」的藝術品,才有這樣的升幅,要不然最後也只能成為棄置倉庫的東西。但事實上,要投資對的藝術品,對於普羅大眾來說,要承受的難度與風險也實在太高了,原因是藝術品交易市場是極不透明的行業。何況連一些標竿收藏家也難免買到贗品。而相比起投資別的產品,如黃金,回報與保值的安全感卻穩定多了。

所以,C小姐是幸福的。因為她是單純地喜愛與欣賞藝術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