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即捐款

616旺角球場體驗後雜談

616旺角球場體驗後雜談

6月16日晚香港於世界盃亞洲區外圍分組賽迎戰馬爾代夫,球迷繼續「噓爆」《 義勇軍進行曲》,對中國的反感達到政權移交後的「最高峰」。其實如果中國有先見之明,就會應該讓香港有區歌,香港隊比賽時奏香港區歌,即使香港球迷因對梁振英政權反感而「噓爆」區歌,也不會令中國政府/共產黨那麼尷尬。當然習慣大一統和專制的中共政權是不會學習英國下放權力,甚至容許蘇格蘭就獨立公投的從容。而中共這種大一統和專制心態,亦是香港人愈來愈對中國疏離的重要原因。

一些論者如練乙錚則認為「噓爆」中國國歌的球迷只是「90分鐘本土派」,但如果北京不疏導一下中國隊球迷的情緒(中國將於十一月十七日作客香港,而中國球迷聲言坐爆香港隊主場示威),「90分鐘本土派」演變成持久的「本土建國」運動並非不能想像。

「設想事情這樣繼續發展:9月3日香港在深圳的比賽贏了中國隊,或者輸給中國隊而香港球迷看過轉播之後普遍認為是給蠱惑了;11月17日在香港舉行的第二度比賽,港迷又因認為看到某種不公而出現群情鼓噪,大量「龍隊擁躉」則還以顏色,雙方情緒不斷高漲,終於引發成千上萬人參與的大規模衝突,港警及防暴隊奉特首之命介入,見港人就打。

這並非不可能的事。Eric Dunning 的書裏有一個圖表,是根據英國報章的報道作成的,詳細列出1908至1983年世界各地發生過的比較大規模的足球比賽引發的騷亂事件;中國大陸在該段時期裏曾經有三次,分別發生在1979、1981、1983年,而香港則未有上榜。

不過,該書來不及記錄發生在1985年的『北京5.19事件』。事緣該年5月19日,香港足球代表隊在北京舉行的1986年世界盃亞洲區外圍賽中,以2:1擊敗中國隊,把中國淘汰出局;北京隨即發生球迷騷亂,翌日《人民日報》稱事件中有127人遭警方逮捕【註3】。當時中港關係十分良好,騷亂不過是大陸球迷極度不滿中國國家隊的表現而引發的;但如今港陸民間政治關係跌到冰點,『龍隊擁躉』卻大舉南下逼爆大球場,強國心態遇上港人港迷的『反蝗』情緒高漲,以及《環時》、左報的乘機挑撥離間,一言不合就會引發場內場外的大規模暴力流血衝突,而衝突的後遺症必然是:場內的「90分鐘本土派」變成永久本土派,場外的本土意識、脫北意識百倍高漲!」(《唔開心唔忿氣.踢波踢出本土.永遠的康師傅》)

因此練先生建議「大陸高層認真研究如何消弭危機,大力壓抑、疏導『龍隊擁躉』的情緒,甚或禁止太多大陸的國家隊擁躉來港觀賽(尤其是有某種案底者)。不然的話,拜足球所賜,說不定以後每年的11月17日,就成為本土派的『獨立建國紀念日』。」(《唔開心唔忿氣.踢波踢出本土.永遠的康師傅》)

練先生的建議令灰記有點感觸,想起了成龍的那句話:「中國人就是要管的。」而中國政府/中共這種凡事管的心態,不正是令香港人愈來愈抗拒,愈來愈「離心離德」的原因嗎?其實,根據國際慣例,客隊的足總可獲分配若干門票售予該國的球迷,通常都不會超過一成門票。因此只要香港足總認真執行這慣例,在主場售買門票時堅持「香港人優先」,而非見錢眼開,那麼中國球迷迫爆香港主場便不會成事。而相信由於香港隊演出比預期好,連勝不丹以及馬爾代夫,香港球迷會踴躍購票入場,不會令中國球迷迫爆球場的事發生。

至於那些有某種案底的中國球迷,就好像歐洲一些被列入黑名單的足球暴徒,都被禁止到外國觀看比賽,這也是國際慣例,其實不用中共的家長式管制。「國際慣例」通常都講究公平對等,香港隊雖然實力不及中國隊,但理論上香港足總與中國足協平起平坐,理論上香港足總以至香港政府都會關注及著力推動香港足球(足球依然是最全球受歡迎,以及最能引發「民族/本土」情緒的運動)。

但實情是否如此。港英殖民時期,香港足球比現在更興盛,但都是民間興趣,港英政府從沒有為香港足球作過任何有力的協助。眾所周知,要發展足球,比賽和訓練場地是否足夠是關鍵。先不說專業足球的訓練場地長期缺乏,港英時期的足球比賽場地就只有香港大球場(1993年重建完成)、花墟球場(後來被旺角球場取代,旺角球場於幾年前重建完成)、港會球場(殖民時代白優越主義反映在人數極少的英籍為主的白人組成的香港足球會,可以在跑馬地擁有一個超過一萬座位的專用球場兼會所。後來港會改建會所,馬會替港會在跑馬地馬場重建了一個仿真草球場),南華會球場(原來座位有萬 多個,1970年代(?)後不再舉行足球賽事,還拆卸了三面看台,成了南華足球隊的訓練場)。

除了南華會球場,灰記都在所有三個球場看過甲組(現在稱為港超聯)以至國際賽事。一直到今天,旺角球場(以前是花墟球場)和香港大球場是最主要用作比賽的兩個球場。港英時代的四個球場,可算是專為甲組比賽而設的球場。現在港超聯某些球隊的所謂主場如深水埗運動場、青衣運動場、大埔運動場、元朗運動場以至將軍澳運動場等,都是與公眾共用的,即是普通市民如灰記也可以租用來踢衛生波。外國球會專屬的主場是兩回事。亦由於與公眾共用,加上沒有專業打理草地人員,這些球場大多草質差又不平坦,根本不適宜作職業比賽用途。

既然比賽場地都如此這般,訓練場地則更惡劣。灰記讀中學時,曾目睹當年的由領污探長出資支持的勁旅光華,球員們在佛光街的籃球場「hea練」。香港足球一直以來最大的問題是體能弱,皆因訓練不足。

剛病逝的香港足球傳奇人物胡國雄之所以球技了得,除了天份,就是從小就在硬地小型足球場磨練,1990年代的天才球星山度士,也是踢小型球出身。以往香港十一人足球場地嚴重不足,七人硬地場成了不少甲組球員的搖籃。但由於七人足球始終不同十一人足球,硬地始終不同草地,球員轉踢甲組後訓練不足,身形和體能往往遜於其他地區球員。

以與韓國相比為例,1958年的東亞運動會足球決賽,由香港球員代表的中華民國隊與韓國隊打至加時,由已故的林尚義一箭定江山,擊敗韓國奪標。自此以後,無論香港代表隊,或由香港球員代表的中華民國隊,從未戰勝過韓國隊,每戰必輸。反而在1980年代以前對日本隊,無論是香港代表隊還是中華民國隊都是幾乎例必贏波,直至1980年代末,香港隊還能與日本隊拉成均成。以1990年世界盃亞洲區外圍賽第一圈分組賽為例,香港與日本、韓國、印尼同組,兩戰日本都與對方打成平手,主場更壓著對手來踢,只是未能把握入球機會而被對手零比零迫和。但反而輸給印尼,韓國則自1960年代後都是他們的手下敗將。

為什麼一段長時期敗給韓國而贏日本,就是體能嚴重不足的問題。要知道韓國足球一直非常體力化,強調刻苦訓練,於是先天嚴重不足的香港便一早稱臣。日本於1990年代搞J League後,透過先進有系統的訓練方代,大大改善體能及技術,從此遠遠抛離香港,成為亞洲前列勁旅。

至於為何1950和60年代,台灣的中華民國足球隊要由香港球員代表?因為大陸的中華人民共和國到1971年才取代中華民國在聯合國安理會的常任理事國地位,之前的中華人民共和國亦非常「革命」,與西方資本主義國家斷絕來往,體育亦不例外。因此代表中國參與國際體育活動便是台灣,但由於台灣過去受日本殖民,流行棒球多於足球(日本也要到1980年代以後才大力推動足球運動),而當時香港仍有很多親台的民間機構,包括體育會、足球會。例如南華會、東方會等都是,而當年香港盛行足球,有足夠的足球員可以被選拔代表中華民國。

而同時香港亦有參與國際體育活動,包括足球比賽。於是球員也可以選擇代表香港。代表台灣中華民國的球員會比較反共,代表香港的球員有不少卻是親共。例如1960年代香港代表隊門將盧德權便是九巴左派工會的成員,左派分子代表殖民地比賽,相當有趣。到了1970年代,中華人民共和國逐步重返國際體壇,台灣與香港的關係亦逐漸疏遠,香港球員不再代表中華民國,只代表香港。不過,當年到台灣訓練當地球員的仍是香港人,曾經代表中華民國的羅北。

現在很多人說1985年的519香港是爆冷擊敗中國,其實當年香港足球有一定競爭力,1980年代是香港本地聯賽最高水平的年代,一些世界足球強國如荷蘭、英格蘭的退役國腳都來香港搵食。只是港英政府愛理不理,單靠個別有心足球投資者,很難長期支持下去。至於港英政府為何愛理不理,道理亦十分簡單,足球引發民族/本土情緒,在殖民者眼中不利統治,故此沒有必要搞好最受香港人歡迎的足球運動。

那麼「回歸」之後,為何理論上屬於香港人的香港政府亦無心搞好足球,道理亦很簡單,特區政府是沒有英國人的殖民政府,在所謂一國兩制下,無論行政長官和主要官員,因為實質由北京任命(更何況形式上的小圈子選舉背後也是北京操控),效忠的對象自然是北京的中共政權。加上中國近二十年走資成功,中國的官商權貴和香港的官商權貴人愈來愈有共同語言,一般港人被忽攸。

因此,儘管1980年代以後香港步入發達城市行列,政府亦有很多錢興建新的綜合運動場和足球場,但無論港英還是特區政府,統治者對培育「民族/本土」意識沒有興趣,反而對這種港人意識設防,於是香港足球繼續被冷落,政府對提供專業訓練場地給球會專用毫無興趣,以公平分配的官僚口吻為藉口,職業球會要與一般公眾人士共用質素差劣的足球場作日常訓練,每節一小時半,過一分鐘也會被場地職員驅趕。

灰記就不止一次到跑馬地馬場一個仿真草場踢波時,碰到剛用完該球場練波的港超聯勁旅東方的球員離開球場,走到球場的公眾浴室洗澡。該隊一些外國球員曾踢過英超及澳職,有專屬自己比賽的球場和訓練場,現在「淪落」至此,想必很有感觸。而香港足球的惡劣環境亦必令這些來自足球先進地區的球員嘆為觀止。

幾任特首,除了曾蔭權因為香港在09年贏了東亞運足球金牌(主要因為日本更低年齡組別代表參賽,韓國由乙組青年球員組成代表,令香港隊有機可乘),聲言要振興香港足球,於是香港足球總會搞了一個鳯凰計劃,政府至今撥款近一億,但主要用於足總聘請職員,職業球員專用場地依然沒有着落,講了十年的將軍澳訓練中心至今仍然得個講字。

灰記相信曾蔭權說香港奪得東亞運足球金牌是他一生開心的時刻之一是真情流露,這個香港世界仔,由港英官僚過渡為特區高官,時來運到,被廖暉推薦給胡錦濤代替董建華當特首。雖然他甘心當中共和中港權貴的政治買辦,但畢竟自命香港水養大,對香港的確有感情,有機會流露一下「香港之子」的心情,也是人之常情。所以當他提出要振興香港足球,那一刻也是真心的。但問題是他人仍是一個買辦特首,振興本地足球那麼龐大而長遠旳工程,非一個買辦特首可以做到。

至於曾的前任董建華雖然是球迷,但同大部分香港人一樣是外國球會的球迷(他是利物浦擁躉),對振興本地足球沒有興趣。梁振英則更加不敢面對香港足球,因為若他出現於球場,一定被球迷「噓爆」。一個為了報答中共出手相助的失敗資本家,不自量力的國家民族前,中國好香港好後,另一個中共培養的地下黨員,事事北京馬首是瞻。兩個人都醉心黨國,心中毫無與香港普羉大眾的共同語言,自然沒有把促進「民族/本土」意識的足球放在心上。

回到「90分鐘本土意識」,香港足球在十分畸型的環境下,由一些有心人推動,極緩步的向前走,但已遠遠落後世界大趨勢。近來足球總會在球迷的鞭策下,較重視香港隊的集訓,加上來自外國及中國的入籍球員,在韓國「鐵血」教練金判坤(他今年住滿香港七年成為永久居民)和一眾助教的調較下,在這次世界盃外圍賽有好的開始,連續戰勝兩隊實力較次的對手。此刻,因為港隊成績理想,「本土意識」與支持港隊結合,這種熱潮會持續到九月(香港作客深圳對中國),甚至十一月(香港主場對中國)。

無論是否球迷,有本土意識的香港人都希望香港能擊敗中國,以「補償」被中共/中國政府忽攸的失落,就好像灰記童年時,不論全華班的南華,還是東昇東方,不論親國民黨還是親共產黨球會,往往都能擊敗全洋將的英軍、港會,被殖民統治的香港主體華人球迷都會興高采烈一番,補償補償被殖民的失落心態。但畢竟時至今日香港足球水平已遠遠落後中國,香港前列的傑志和南華,對著中超球隊往往大敗而回,要香港代表隊擊敗中國國家隊談何容易。

至於中港大戰會否釀成練乙錚所講的大規模衝突,以至騷亂,最終令足球與「本土建國」意識永遠扣連起來?很難說。但無論是否由足球帶動,一種香港要更自主,甚至要自決的意識,特別在八、九十後,以至千禧後的年青人心中已不能逆轉。而作為一個自稱左翼的本地球迷,自然希望香港人可以更自主命運,可以自由選出一個真心關注本地人的民生、經濟、文化以至基層權益等,全心服務港人而非只聽命於中港權貴的政府,亦期望這個立足香港的政府,會喜香港人之喜,為振興香港人最喜愛的運動—-足球而真心出力。當然,要出現一個這樣的政府仍是很遙遠的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