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即捐款

教會內性騷擾及性別意識問卷調查報告2014-2015

教會內性騷擾及性別意識問卷調查報告2014-2015

撰文:曹曉彤(香港基督教協進會性別公義事工幹事)

(本文是《教會內性騷擾及性別意識問卷調查報告2014-2015》重點撮要)

翻開近日基督教報章,不難發現教內性侵害事件不絕於耳,不論是神學家尤達(John Howard Yoder)的嚴重性暴力醜聞,或是英國循道公會為數十年的眾多性侵犯事件道歉,都是在提醒教會需要正視教內性騷擾的存在,並要本著基督的愛與公義,竭力為人提供一個安全的成長和事奉環境。

為了解香港教會內性騷擾及性別意識的情況,香港基督教協進會性別公義促進小組特別策劃是次調查。我們在2014年10-12月期間透過郵寄與電郵邀請全港1,230所堂會參與問卷調查,亦以電話接觸當中324所非協進會的會員教會。最後參與問卷調查的只有12所堂會,是次調查有效問卷為 304 份。結果令人失望:

一、受訪者對性騷擾定義不清晰及性別意識不足:調查結果顯示受訪者對涉及約會與言語性騷擾缺乏認識和敏感度,以致受害人一旦遇到這類騷擾,容易自我懷疑、不被重視或得不到正面的回應和幫助。「指責受害人的觀念」(blame the victim)仍然存在,這種誤解令受害人產生自責和內疚,保持沈默不敢求助。除了對受害人不公平之外,亦直接和間接助長性暴力的文化。有六成半受訪者並不贊同「教會內不會出現性騷擾」、「神職人員/教牧同工不會性騷擾別人」及「神職人員/教牧同工不會被性騷擾」,數據反映姊妹弟兄同意教內性騷擾的存在,拒絕過分神聖化教會及神職人員。教會處身在公共空間,亦是一個由人組成的群體,確實需要正面處理性騷擾等罪行。

二、一成受訪者反映教會有性騷擾,冒犯者男女各佔一半:性騷擾形式佔最多者為「不受歡迎的身體接觸,例如觸摸、抓捏或故意摩擦他人的身體」。冒犯者的性別男與女幾乎各佔一半。這個結果打破了坊間對性騷擾冒犯者性別的迷思,而受害人亦可以是同性或異性。由於鮮有男性受害人分享經歷,有可能男性會因性別定型而感到羞恥放棄求助。值得留意的是在是次調查中,冒犯者佔七成為弟兄姊妹,近五成是地位與受害人相等,反映當信徒在追求合一的群體生活中容易出現關係界線模糊。當性騷擾一旦在群體中出現時,關係與信任亦會隨之破壞。

三、「傾訴」非等同「投訴」,有六成受害人選擇避開:結果反映受害人要作出投訴時存在不少顧慮而决定保持沈默。雖然此舉較消極和被動,但代表他/她們帶著傷口離開群體,亦即表示其個案仍未獲處理,甚至冒犯者有可能仍在教會中潛伏。而投訴處理不善亦會為受害人帶來第二度傷害。因此,教會若沒制定性騷擾政策正視問題,並未設立一個公開、公正並保護受害人的投訴機制,會令受害人對投訴卻步。

四、教會推動不足,有七成半受訪者支持教會設立防治性騷擾政策:有五成半受訪者認同教會內出現性騷擾是一個嚴重的問題,所以教會實在需要制定防治性騷擾政策提升教友對性騷擾的意識、防止性騷擾的發生,以及幫助處理性騷擾的個案。對於現時教會推廣防止性騷擾的工作,只有一成受訪者認為足夠。

五、九成本地教會無意參與問卷,反映教內漠視性騷擾:本小組向全港教會發出邀請參與問卷調查時,得到的回應非常冷淡,反映教會對性與性罪行仍然視為禁忌。當我們用電話逐間堂會邀請和了解情況時,某教會同工一聽到「性」字已立即聲明他/她們不支持同性戀。這份問卷完全沒有討論性傾向及性別認同的議題,反映有同工過分敏感和恐懼。亦有教牧同工寄匿名信指責我們策劃是次調查是「破壞神的殿」,反映某些教會仍然覺得神聖的地方是絕不會發生性騷擾的,並且亦因為「家醜不出外傳」的心態而逃避討論。以數字來看,這份報告只能代表百分之一的教會情況,但也真實反映了其餘九成教會仍然漠視教會內性騷擾的問題。

因此,報告提出以下建議:

1)各教會及機構制訂《防治性騷擾政策》

2)加強對牧者及會友的防治性騷擾意識教育

3)建立教會內性別公義的意識

調查報告全份:http://bit.ly/1e2Pm6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