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即捐款

學生們,你們知道自己在爭取甚麼嗎?

學生們,你們知道自己在爭取甚麼嗎?

早前有多間大學的學生會與學聯遊行到禮賓府抗議,要求廢除行政長官擔任大學校監的條例。此外,中大學生會會長王澄烽日前撰文,批評大學校董會獨裁,要求加入學生校董,並擁有與其他校董等同之權力。另一邊廂,香港大學校務委員會延遲委任副校長,惹起爭議,港大學生會因為得不到他們想要的回應,於是發起圍堵校委會行動。同學們,其實你們知不知道自己在爭取甚麼?

上年的佔領行動,學生充滿理想,成為世界焦點。但他們始終年輕,結果被政黨政客利用了也不知。佔領結束了,政局並無改善,香港不進則退,學生們自然感到無奈,好像腳底下的平地突然消失了。在佔領時那種轟轟烈烈的熱情一時間消退了,失敗帶來空虛。因此想要尋找新寄託、新目標,去確立自己的存在價值,實在無可厚非。故此,這班學生就要找個新的反對對象,希望再次成為大眾焦點。他們似乎忘記了,自己最大的存在價值,其實是好好讀書。

行政長官擔任大學校董的條例,行之有效,不知道為何突然又要反對了。其實條例是由英國殖民地時期一直沿用至今,當時從來無人反對港督擔任大學校監,現在回歸十多年了,就義憤填膺說不要特首出任,實在無道理。其實世界各地的公立大學都是由政府管的,政府出資,由政府管理,不是理所當然嗎?君不見英國老牌大學牛津,現在的校長是前港督彭定康,是保守黨員,人家的學生會走去說反對嗎?

至於說要加入學生校董,其實都是自我膨脹的表現。大學是教育機構,校長、教授是教導者,學生是受教者,這是千古定理。大學的走向,當然應該由校長、學者去決定。某些舊生在社會上擁有地位,經驗豐富,可以把社會的聲音帶進大學,令大學提供社會所需,因此舊生擔任校董也是需要的。至於學生,學未有成,又怎會有資格參與校政決策呢?這就是當今「權利社會」的弊病,事事講「權利」,不講「義務」和「資歷」。其他大學因為要取悅年輕人,也就妥協了,容許有學生校董。中大難得保持專業,值得讚賞。

港大延遲委任副校長,學生會說是政治干預校園,實在是本末倒置。實情是,副校長候選人陳文敏因為在「佔中」時縱容戴耀廷舉辦佔領,甚至收取捐款,打開政治干預校園的大門。這次延遲委任,就是要謹慎,希望將政治摒除於校門外。學生會發起圍堵行動,與早前一班所謂校友——就是一班泛民議員如梁家傑——發起的抗議行動互相配合,正正是向校委會施以政治壓力。同學呀,你們知道自己在做甚麼嗎?

我明白學生的躁動不安,乃是來自對將來的無望、上流機會的喪失。確實,政府要解決年輕人上流的問題,刻不容緩。但同時,後生一代也應該珍惜現在所有,既然進了大學,就應該好好讀書,努力向上,將來必定有回報。以往物質條件更差,老一輩不也是這樣走過來嗎?大學也應該保持專業精神,不應該因為一點政治挑戰便「跪低」。大家彼此合作,不要為反對而反對,和諧一點,香港就有希望。我知道寫這些話很多人不喜歡聽,我也是年輕人,自然明白當中的心情。但理性是最緊要的,只要我認為是對的事,即使備受恐嚇,也要寫出來。

————————————————————————————————————————————

如何?以上文章是否似曾相識?是否很「理性」、很「中立」?此類文章,充斥了整個報壇、文壇,表面溫和,實則暗藏殺機。而寫這類文章的作者,往往可以獲得中產、家長以及所謂「沉默大多數」之歡心。文章通常包含以下特性:

(一)語氣相對溫和,不會批評得太激烈;
(二)表達對年輕人的同情,聲稱了解他們的理想和苦況,但不贊同其行為;
(三)當中無甚麼論證,所謂的外國例子往往與香港「不可比」(incomparable),引喻失義;
(四)似是而非,非全真,但亦非全假,間中偷換概念。例如學生抗議校委會決定是政治干預校園,文章就會說學生抗議本身也是政治干預校園。大家其實差不多,因此人人都無罪,世界很美好;
(五)對政權少罵大幫忙,會說政府確實有不足,但不應該用激烈行動抗議;
(六)「扮宏觀」、「扮客觀」,把所有事情都歸咎於外圍因素,然後東拉西扯,總之執政者就無錯;
(七)呼籲大家要和平、理性,和諧共處,最後就會有好結果;
(八)把自己當成是被迫害者。

如果李偲嫣、周融之流是爛橙上的蛆蟲,那麼上述此類文章就是啟晴邨的鉛水、大陸的毒奶粉。偲嫣之流因為太荒唐,只有極度愚蠢的人方會上當。但一般中產讀者閱讀此類「鉛水文」時,雖未盡同意,但仍覺有理。潛濡默化,思想毒素就慢慢滲入腦袋,形成穩固「扮客觀」、「扮理性」之偏見。開初還會稍為思考一下,越讀便越中毒,不再懂得思考,最後緊跟「鉛水作者」之訓誨去理解時局。

以上文章,不足一小時便寫完了。不用思考雕琢,並無嚴謹論證,更不需言必有據。但本人敢說,文章肯定比屈穎妍寫的較具說服力、較動人。此等文章與TVB合流,力洗中產和中間派之腦袋,達致完美「維穩」效果。香港,就是這樣沉淪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