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即捐款

給葉劉上一門城市騎行課

給葉劉上一門城市騎行課

攝:Alex Leung

在立法會一個會議上,葉劉淑儀議員發言指北上踩單車已經成為潮流,質疑政府花8.9億興建屯門至上水的單車徑是「過時」、「花好多錢」,又去不到「漂亮的地方」。

筆者不懂比較香港還是內地的風景好,也不肯定一家大細在單車徑踩單車與「過時」有什麼關係,反正有些議員的看法要離地便可以有多離地,大家也不必太計較。

不過,葉劉淑儀最大的盲點,是完全看不到單車騎行,已經逐漸成為可持續交通不可或缺的部分。經常以中產發言人自居的葉劉淑儀,居然和世界潮流如此離地脫節,實在讓人大開眼界。

2012年香港因路邊交通而排出的氮氧化物及可吸入懸浮粒子,高達30700及1200公噸。以42.8萬擁有單車而又未有使用的人口推算,因推廣單車文化而減少的空氣污染,每年最多可減少約1800公噸的氮氧化物及70公噸的可吸入懸浮粒子排放,大約相等於香港私家車2.5年的總氮氧化物排放量(以2012年私家車的排放量推算)!

現時香港總共約有35萬架的單車,但經常使用的架次所佔的比例頗低,當中為通勤或上學而使用單車的人口,合共有10.7萬人,粗略估算,在香港的閒置單車資源,至少也有10幾20萬架。如果要建議不過時的單車政策,不是反而要想方法,如何能夠利用這些閒置的資源,去創造更大的社會效益嗎?

議員可能永遠也不會知道,以單車通勤也可以是一種創新的扶貧手法。根據社聯的研究,以一個四人住戶為例,2010年最低收入的15%住戶的交通開支,最高每月為958元。假如這個家庭的成員可以騎單車上班,每年便可節省11,496元的開支。只要有1000個家庭可以這麼做,每年便可節省11,496,000元的交通開支,以及政府用於補貼開支的福利支出了。

不要以為這是痴人說夢。車來車往的紐約市,用了六年的時間,創造了50個的公共廣場、興建了564公里、有保護騎行者設施的獨立單車徑、引進了6000輛Citi Bike和330個可供停泊的單車站,令紐約一躍成為全球最單車友善、最多人用單車返工設學的城市之一,每日有4萬人使用單車出入,每架單車平均使用率有6次這麼多。

除了使用率大增外,路面的交通傷亡率,包括行人、單車、司機,一率下跌50%。城市單車騎行絕不是文娛康樂這般簡單,而是包含交通管理、空氣質素、城市設計、資源運用甚至是福利政策的範疇。這是人車如何能夠公平使用道路資源的問題,也是城市設計應如何讓各社會階層也能有平等機會使用的空間分配正義,議員,你明白了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