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即捐款

區議會總要重複同樣的錯誤 南丫島2,480萬的單車停泊場

區議會總要重複同樣的錯誤 南丫島2,480萬的單車停泊場

正當民建聯促成33萬兩座的「不能避雨亭」的區議會工程言猶在耳之際,近日民建聯又「成功爭取」區議會耗資2,480萬,在南丫島榕樹灣渡輪碼頭附近,建造了一個單車停泊場。該泊車場的設計目標是能夠容納約三百部單車,這意味著平均每個泊車位的興建成本約為8萬元。

但不少市民的反應是「一條鐵就要8萬元,我真係識條鐵咩!」有島上居民更直指「其實即使建造了所謂的單車停泊場,很多居民仍然會把單車泊在碼頭兩邊。」到底為什麼本來是為了方便市民而建的停泊場,反而會引起外界種種批評?回顧民政事務處在2011年初步估算,興建整個單車停泊場的工程費用約需一千五百萬元,即平均每個泊車位的工程費用應為5萬元。這個泊車場也趕上了政府的「超支潮流」,竟足足超支了6成!

其實南丫島居民也不是無動於衷,或盲目反對計劃。根據一位南丫島熱心居民所提供的文件,早在三年前,居民曾爭取與有關當局溝通,並邀來富有經驗的建築師Anthony Lau 對停泊場發表專業意見。以下是從文件中歸納到的三個弊端。

南丫島單車停泊場的弊端

弊端一:選址。該停泊場所選的位置原本是一個石灘。因此,為了興建停泊埸,就需要犠性一條天然海岸線。而居民也曾為了力保這條海岸線,提出把選址改為碼頭附近丟空的土地。只是到最後,居民意見並未有接納。

弊端二:埸地設施。基本上,停泊場的設施可以說是簡陋。環顧場內只見到多列停泊線,而在每條線上設有幾條獨立鐵欄杆,供停泊單車。Anthony 指出「既然政府願意在興建停泊場上花費如此大量的資金,我會期望場內至少會有一個屋頂覆蓋整個場地,以增加場地的吸引力。現在這個停泊場其實只是一個空地,我不認為這樣能夠吸引到市民使用這個它。」三年後的今天,停泊場已啟用了十天,得到的大多數都是市民的劣評,反映了缺乏埸地設施的停泊場未能吸引市民使用的這個事實。

弊端三,場地設計。停泊場本身長16米,目標是同時供380部單車停泊。然而,Anthony 則對此目標有所保留,「若果要供380部單車停泊,你需要一個23米長的空間,現在16米的空間最多只可供250部單車停泊。」而事實上,南丫島居民長期習慣了把單車停泊於碼頭旁的欄杆,碼頭空間亦比停泊場更大更方便。因此,即使場地啟用後,很多居民還是選擇把單車泊在碼頭旁,令停泊場不能發揮作用。

而更重要的是,Anthony 也說明了「根據國際標準,一部單車需要1.8米長的地方擺放。而在兩行單車列之間,是需要預留1.5米的空間作為通道。而這1.5米的空間是要包含單車的車輪在内的。所以根據這個設計,在兩架單車停泊了之後,中間就只剩下50厘米的空間。而單靠這50厘米的空間是不足以讓單車出入的。所以當市民使用這個停泊場時,實際上他們只能夠使用首三行的停泊線,剩餘的便會因為空間不足而不能使用。」所以整個設計可以說理論上能泊到380部單車,但在現實上卻是不可行的。

結語:公帑不應如此浪費,市民意見應被採納

其實區議會早已有浪費公帑的前科。除了早前說過的「不能避雨亭」,以及上述的「南丫島單車停泊埸」,還有本年初引起激烈討論,約需耗資5,000萬的「觀塘音樂噴泉」。梁特首曾經說過:「民生無小事。」由小至社區設施到大型項目,若在實行前都能夠充分諮詢市民意見,舉辦展覽,讓居民投票去決定採納哪個方案,那計劃便能達致最佳成果。

但為何區議會總要不斷重複同樣的錯誤,一次又一次漠視市民,什至專業人士的意見;一次又一次把公帑,興建出「得物無所用」的「社區小白象」呢?

*圖片來源:Lamma-Gung of Lamma.com.h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