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即捐款

流浮記憶

流浮記憶

流浮山,那條海鮮大街,不少老號酒家仍舊屹立,猶記得小時候,春秋二祭跟親戚們去完雲浮仙觀拜祭後,便信步到流浮山食晚飯,又或者大人會買海鮮回家,當中必備流浮山鮮蠔,最常做炸蠔和薑蔥炒蠔。猶記得,每次去流浮山,滿懷興奮,就如小學生旅行,小時候去的地方不多,所以即便依然是去元朗區的範圍,我都抱著去旅行出城的心情,這種感覺到現在也沒褪卻。

當年的流浮山,說是二十多年前,我們沿主街穿越濕灘灘的地面,偶爾會見飛魚出缸、鯉躍龍門的走魚狀態,恍如看耍把戲般,小朋友看得拍手掩臉,一排排透明水缸活在裡頭的象蚌、女神蛤、裙邊、龍躉生猛地游。好多時候,我貪玩特意將臉靠近魚缸,超級大魚都自然忌我三分,反射條件地退後三步,我跟魚兒,你眼望我眼,我頗為喜歡玩這個遊戲。然後,直奔到最盡頭,放滿魚網魚排的小碼頭,那時見到很多蠔殻黏在石垣邊,自然界的手工作品,我喜歡望著那后海灣畔,沒有深圳灣大橋,對岸亦沒有高樓,水質還是可以的,雖然還是要抵抗一陣蠔的腥味。

我懷念流浮山海鮮店的格局和特色,昨天去逛好些老字號的大名,依然架勢地橫亙在門口橫樑上,餐牌還是書法體,人手寫的實在珍貴。做招牌,最怕是舖名手字寫得差。老一輩開舖的人很棹忌。

這四隻字海灣酒家,字體應該是北魏真書。而九龍醬園四隻字,好靚,不知有沒有高人賜教是哪種字體?

講開九龍醬園,翻查維基,原來真是百年老字號,於1917年在九龍九龍城創辦,當時稱為美珍醬園,本來主要做外銷的生意。香港日治時期,因其名稱有「美」字(美國)而被要求改名,遂改為現稱,亦開始開拓本地市場。

它是香港唯一仍然使用古法釀製醬油的醬油生產商,兼營涼果的生產,現時於新界元朗設有製造工場,並於香港島中環嘉咸街設立門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