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即捐款

來生不做香港樹

來生不做香港樹

筆者相信樹木是有靈性的,尤其百年古樹。靈性在於他們會因應地理、環境、天氣而調節機能盡辦法存活下去,無論是泥土、混凝土、斜坡、峭壁或是石牆,只要他們決意要繼續生長,再硬再陡峭的地方,他們的根都能鑽穿,都能抓緊。不過,只可惜他們不懂說話,不懂呼叫。

相信屹立於半山般含道石牆上四棵堅壯的古樹萬般想不到自己捱過了戰爭、溫疫、社區變天、無數風災暴雨,卻竟然冚家命喪於689政權下路政署的一班嘍囉手上!路政署的一干庸官辯稱雖然四棵古樹健康,但繼續生長會導致石牆裂縫擴大而帶來潛在危險,所以需要斬除。就連政府樹木專家小組、人稱「樹博士」的詹志勇教授聽到這解釋也忍不住怒火爆seed,直斥政府「捕風捉影、杯弓蛇影」。

退一百步,就算倒塌風險真的增加了,路政署是否應該考慮到古樹的社區價值,想想可以如何補救和加固呢?又或者決定斬樹之前,可否先諮詢居民、多幾位區議員和樹木專家呢?到真的斬掉了,又做得不乾淨,留下四大舊樹根和有裂縫的石牆,難道如雪櫃般大的樹根倒下來會不傷人嗎?下了毒手卻留下半截屍首,是要向居民示威嗎?

哪香港政府不是有個「樹木辦」嗎?對的。正名是「樹木管理辦事處」,隸屬發展局。2010年成立,原來職能是「倡導新的策略性綠化、園境及樹木管理政策, 使香港持續發展更綠化的環境」。轉眼五年光景過去,我們看到的是香港繼續沒有樹木法例,城市沒甚特別綠化了很多,塌樹傷人死人繼續發生,政府根本從來未有認認真真管理好樹木,護理好需要保育的古樹!樹木辦完全沒意思推動成立樹木法,無約束力的樹木護養指引卻一大堆。又下放樹木風險管理工作到不同政策局和部門(共八個不同的署級機關),卻沒有做好統籌協調工作,他們有多落力,恐怕連樹木辦也不太清楚。而且,這些有份管樹的政府部門只能夠管理政府土地上的樹木,財團/私人土地或屋苑當中的樹,政府始終未能管、不敢碰。當不少已發展城市越來越積極提倡和擴大綠化帶,689政府卻為建更多房屋天天在打郊野公園主意。政府有幾尊重樹木,路人皆見。筆者遊覧新加坡Gardens By The Bay時,新加坡的朋友曾經笑問若然香港有這麼大片臨海地皮大概會用來建豪宅賺錢吧,一語道破兩地政府發展思維的分野。

反觀世界不少地區的政府已經制訂一套完備的保護樹木法例,包括英國、澳洲、中國內地及台灣等。而當中有些地方如北京、上海、廣東省、台北市等,更擁有專責保護古樹及名木的法例,可見香港在這方面確實比較其他地方落後。例如在澳洲,假若業主想移除自己物業範圍內的一棵樹,也規定要申請並諮詢左鄰右里及區議會,要大多數approve才能夠移除。當然,護理樹木的責任也落在業主身上,樹木有什麼冬瓜豆腐傷人殺人,業主也有機會被追究責任。

香港的建築師也比外國的沉悶和呆板,往往只會花園還花園,建築物還建築物,樹木植物和花卉只可以放置於花園,不像外國有時會讓樹木穿梭於樓層之間,建築物內外滿身花草,又或是建築物依樹而建,道路會繞樹而鋪,盡力體現人樹共融。相反在香港,要是有樹阻擋道路開發,必遭砍伐下來。

但又公平一點説,我們香港市民也應該反省。「愛得太遲」雖然老土,但也是香港人的特性。皇后碼頭如是,菜園村如是、龍尾灘如是、重建項目如是。我們時常對保育議題都後知後覺,政府蠢蠢欲動磨刀霍霍之時,市民懶理,到政府真的要表決要郁手時又忽然關心,忽然反對,更爭相探訪打咭緬懷一番,到真的拆了,不消幾日便消費掉那份集體回憶,政府又可以再尋找下個目標了。那些古蹟、那些老商店、那些老樹,其實一直都在,但我們何曾真的願意共融過、關心過?

對著一個終極無賴的政府,愛得太遲跟善忘大概是我們輸的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