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即捐款

「慢城市」的可能性

「慢城市」的可能性

前規劃署規劃師退而不休,為香港的規劃出謀獻策,本來是一件好事。但如果所用的乃是落伍、死板的官僚作風,就不一定到社會有好處。前規劃暑規劃師提出建議,要求政府在中區廢除電車這種古老的交通工具,並以地鐵系統全面取代,解決中區的交通擠塞問題。

事實上,電車作為短距離移動的交通工具,一直都比巴士和地鐡更有效率。一上一落快脆利落,不用如地鐡般上落樓梯。生活模式不只一種,我們不能夠因為電車速度慢,就倉促把它定性為效率低,而要將之淘汰。其實只要在中環走一趟,就知道塞車的問題並不是由電車引起。塞車情況最嚴重的皇后大道中和威靈頓街一帶,根本就沒有電車路。堵路的其實都是所謂「老闆車」的私人房車或公司車。中環的老闆們日理萬機,當然不會在烈日當空下等自己的司機,把自己的坐駕從停車場過來。因此無論怎樣驅趕,司機都不會把車駛離老闆上落車的地點附近。要解決中環的塞車問題,首要的不是禁止電車進入,而是要下令老闆禁足中環。不首先解決這一點,就請不要拿電車來祭旗。

過份依賴統計數據,「由上而下」的規劃模式,在一個充滿歷史和本土風貌的城市(如香港),幾乎完全不會行得通。歷史和文化並不能以數據反映出來。全世界的大都市,都擁有複雜而且多元化的層次。快和方便的交通工具固然重要,並不等於要把其他的交通工具淘汰,把對生活模式的選擇單一化。單靠這種死板的邏輯去決定城市的命運,歷史之中只曾經出現在專制國家的城市設計之中。

1960年代,紐約的規劃師Robert Moses所提出的下曼克頓區高速公路計劃,被Jane Jacobs 所屬靈的社運分子阻撓。Robert Moses 提出的高速公路,橫跨下曼克頓的東西兩側,令架車人士可以更快速的穿越下曼克頓區。計劃中的行車線有十條,會令今日的蘇豪區及小意大利區近乎消失。Jane Jacobs等社會人士卻認為,都市不一定要以快為先,一個宜居的城市更加需要擁有多元化的選擇。這亦代表着,我們要學習忍讓,甚至欣賞城市的混亂和污糟等偶發和不能預計的情況。最後Jane Jacobs被視為英雄,扳下了當時正當紅得令的Robert Moses的計劃。評論更加將Robert Moses形容為古板的老人,老而不化, 不肯隨着時代的進步而改變自己的思想。這個五發生在50年前的故事,此後成為了建築課的必修,教導學生一個真正的國際大都會的設計,並不一定功用(functionality)為先。

事實上,早在90年代就出現了「慢城運動」(Slow City Movement)。這個運動發源自意大利,主張以「慢」的生活方式取代快捷方便的生活,不吃大型連鎖快餐,方棄以私家車代步。取而代之的,是售賣本土傳統食物的小店。居民以單車或者步行的方式,在城市街道中移動。雖然這樣減慢了的城市節奏,但卻反而提升了生活質素。精品化的經濟模式,亦促進了當地的本土經濟。由此可見,「慢城市」對於大都會的規劃和設計,絕對有其參考價值。今時今日以電車的慢為理由,要求政府取締和淘汰,才是真正不合時宜的思想和舉措。這個矯枉過正的建議,由不懂得建築和城市的行外人提出的話,還算情有可原。令人驚訝的卻是,這個提議竟是由曾經掌管香港都市設計的專業人士提出。看來今日香港還住得下人,可算是可喜可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