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即捐款

異國風情—稻草人手記

異國風情—稻草人手記

稻草人手記
三毛
2011年版, 北京十月文藝

今年書展聽了一點新井一二三對於自己作為作家歷程的分享。作為一個日籍人士而用中文寫作,新井的情況的確有其特殊性及巧合。她的中文寫作故事的起點想當然,是從學習中文這個決定開始。和大部分逐漸開始發展國際視野的國家一樣,日本同樣地相信,要在往後更加緊密的全球貿易和列強爭霸中分一杯羹,年輕一代需要更廣泛更深入的認識世界,而這種認識,最直截了當的辦法便是由語言開始。所以,當時的大學生除了日語和英語外還需要從法德中俄之間多修第二種外語,此刻的選擇結果就成為了新井以中文寫作的契機。

基於本身對國外的興趣,新井既到過北京和廣州學習普通話,往後亦分別到了中國各地旅居,與及移民到加拿大。本身在大學時期已經提筆寫作的新井,自然而然地會開始以文化比較作為文章的題材。這些文章帶來了其他地方的風俗文化資訊並與日本當地比較,既獲得日本國內讀者的歡迎,亦吸引了其他地區如香港雜誌七十年代編輯的注意。既然新井會寫中文,與其假手於人,何不直接以中文書寫?結果,新井就以日本人的身份,在華語讀者面前述說日本文化,也為香港和台灣的事物帶來了一個嶄新的角度。

這種異地書寫在八十年代極受歡迎,那個時期無論是香港還是台灣,人們都受惠於經濟起飛而有更多的金錢與時間接觸世界的新事物,特別是一些曾經耳聞卻未目睹的偏偏遠角落,更是引起平凡人物無限想像的題材,而三毛對北非繪影繪聲的描述,正是當中最受追捧的文學創作之一。

稻草人手記所結集的,大部分是離開撒哈拉沙漠後所寫作的散文。雖然三毛依舊生活在鄰近北非的加納利群島,但可能因為居住社區充滿著歐洲來的退休人士的關係,那種充滿神秘感的異國風情褪減不少,重點轉而成為婚姻生活的描寫,而字裏行間亦充滿了三毛對兩性關係的看法,好像在婚後,對於丈夫的放任態度就惹來不少意見:許多太太們對我說:"你這樣不管你先生是很危險的,一定要把他牢牢地握在手裏。"她們說這話時,還做著可怕的手勢,捏著拳頭,好像那先生變成好小一個,就在裏面扭來扭去掙扎著似的。我回答她們:"不自由,毋寧死,我倒不是怕他尋死。問題是,管犯人的,可能比做犯人的還要不自由,所以我不難為自己,嘿!嘿!"1又或是當看見以前的朋友被老婆牢牢看管著時:"米蓋沒有了,在他娶貝蒂的那一天開始,他已經死了。""那麼那邊站的男人是誰?""他不叫米蓋,他現在叫貝蒂的丈夫。"2

無論是何種題目,三毛輕鬆幽默的筆觸依舊,可惜到了網絡發達的今天,不少人已經被排山倒海的資訊沖淡了對異地的好奇心。姑且不論香港人外遊次數之多,範圍之廣,即使是從未到過的如撒哈拉沙漠一類的地方,只要打開瀏覽器,該地的資訊自然蜂擁而至,有旅遊文化,也有即時的新聞報導。這些內容想當然只能夠傳遞一個平面刻板的印象,卻也同時摧毀了你對其每事每物的求知欲,而自認為所知甚廣。文學創作,往往建基於讀者對未知的想像,只有認識自己的無知,才有動力去探索作者建構而成的空間。

Note:
1. 三毛, 稻草人手記, p.73
2. 三毛, 稻草人手記, p.115

延伸閱讀:
中港台三地文化對照——
楊照/馬家輝/胡洪俠, 對照記

Facebook P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