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即捐款

善用科技改善交通

善用科技改善交通

近來因為警方封鋪拉人一事,Uber 的議題炒得鬧哄哄,無論是從經濟學層面,從科技層面還是從政策層面,各路英雄都已經從多方面深入分析過。老實說,筆者也沒有新點子可以提供,因此,今天不談 Uber,談談除了 Uber 以外,其他國家還有什麼以科技改善交通的方法可供香港參考。信手拈來的例子有以下幾個:

一是強制安裝 RFID 隧道收費系統。不錯,香港的快易通 Autotoll 已經有超過二十年歷史,但時至今日仍然是依賴車主個別付費申請,而事實上,今天各條主要隧道仍然只有二至三條行車線供快易通使用 ,其餘大部份行車線仍然使用人手收費,導致在繁忙時間,很多時使用快易通的車龍比人手收費還要長,令原本是節省時間的系統發揮不到原來功效。在其他很多國家,例如台灣自 2014 年起,已經強制所有汽車安裝 RFID 收費系統,完全取代人手收費,節省不少時間。

二是電子道路收費系統。最近有位前政府規劃司提議,取消中環的電車路以減少中環的交通擠塞情況,弄得滿城風雨。環顧世界各大都會,市中心交通擠塞都是常態,取消電車讓路私家車是明顯腦殘的建議,正確方向是減少私家車並鼓勵更多人搭公共交通工具,要達成這個效果,暫時最有效的方法是引入電子道路收費系統,成功的例子有倫敦及新加坡。香港研究電子道路收費少說也有三十年歷史,直至今天還是在初步研究階段,政府難道要等埋發叔?

三是自動平衡車(風火輪)。自從 Segway 於 2002 年推出新穎的自動平衡車,經過多年發展,現在很多國內品牌都有「參考」推出類近產品(國內俗稱風火輪),而且發展到不比一塊普遍滑板大多少,價錢平至幾百元有交易,如能充分利用,絕對能夠滿足一般人的短途行程( 3KM以內 ),減低對路面車輛的需求。可是,香港運輸署對自動平衡車的立場都是一味禁止,十年如一日,從來未有想過如何納入正規,充分利用以改善交通。相反,其他很多城市已經把 Segway 等自動平衡車納入規管並容許在行人路使用(例如瑞典及德國),或至少在特定區域(例如遊客區)容許使用。

四是電動車。根據最新統計,自上年打入香港車場以來,Tesla 已經賣出超過一千輛電動車,把香港的電動車總數提升了兩倍。的確,Tesla 電動車無論在歐美還是在香港都是最引領潮流的品牌,電動車環保零排放,而且技術日漸成熟,確實是大勢所趨。香港政府雖然有一定措施支援電動車,例如減免首次登記稅,但在力度上仍然遠遠不夠。紐約市正推動在 2020 年前,把市內三份一的士換成電動車,而香港的士業仍然被困於高污染的石油氣車。現時電動車普及最大的障礙是充電設施不足,政府應該做的是要求新落成樓宇需於每個車位提供充電設施,而非在整個停車場數百個車位只提供幾個聊表意思。這是政府「適度有為」的大好時機,政府去了那裡?

由此可見,科技的發展確實可以在多方面改善香港的交通情況,可是,香港政府的態度卻有如老僧入定,不動如山。以上提到的方法,全部都是成熟的技術,與及在很多大城市實行當中,如果政府有心改善民生,隨時可以坐言起行,絕對無需要等埋創科局。

原文刊在蘋果日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