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即捐款

編輯室周記:傲慢無理的古諮會和古蹟辦

編輯室周記:傲慢無理的古諮會和古蹟辦

「由於重建的關係,唐樓的數目不斷減少。軒尼詩道371號唐樓的建築風格在唐樓中並不常見,相當罕有。同德押大致仍能保持原貌,外觀改變不大。根據記錄,本港最少有十餘幢戰前唐樓位於街角,但只有數幢兼有弧形騎樓……唐樓不斷演變,呈現不同面貌。這幢位於軒尼詩道371號的唐樓建在街角並呈弧形,較為少見,是灣仔城市肌理的一部分。」

以上是筆者心聲,卻非筆者原著,是古物古蹟辦事處的專家小組就同德大押應否「升級」而做的評估報告。很可惜,罕有的建築風格,所剩無幾的弧形騎樓,城市肌理重要的一部分,能夠反映從前香港人生活的重要歷史價值,與今日香港人在日常生活中建立的感情,希望有保留同德大押的民意,統統不能說服大部分古物諮詢委員會成員,他們決定維持原來的三級建築物的評級,等同將這幢碩果僅存,在灣仔鬧市屹立八十年,為不少路人遮風擋雨,令年輕一代知道何謂「騎樓底」的轉角唐樓判「死刑」。

古諮會的決定,完全不感意外。一個由所有事情都是「土地供應」問題的梁振英班子把持的組織又怎會去保育市民心中的古蹟。只是古諮會和古蹟辦在整件來中表現的傲慢、無理和缺乏邏輯,他們以為香港市民會愚蠢到接受他們的解釋嗎?

首先在開會討論同德大押前的數天,根據香港電台新聞報導,古諮會主席林筱魯表示,評估保育價值的基礎不可隨時更改,又反對因社會壓力而將同德由三級改評為一級歷史建築。身為主席,他居然在委員討論前公開反對將同德升級,這是一個怎樣的訊息?

然後他又製造假對立,將保育歷史建築講成與私有產權對立。市民沒有要求政府去沒收私有產權,市民要求政府介入,保留歷史建築之餘亦保障私有產權。近年便有以換地的方法去保育景賢里。其實對私有產權最不尊重的是市區重建局,而林先生曾在市建局任高職。

林先生在古諮會拒絕把同德升級後,還說市民太遲發聲。借問聲市民的正職是保護歷史建築嗎?保護歷史建築不是政府的責任嗎?政府不盡力保護歷史建築,反過來怪責每日要為生活忙碌市民遲發聲?

古蹟辦館長伍志和不知為什麼會得出,類似同德的轉角騎樓在三十年代時甚普遍,看不見同德有特色設計,又說全港尚有十二幢轉角騎樓,所有非十分罕有。然後他又繼續矮化同德,指大宅內部歷史構件已被改動,所以不應升級。

即使不提中文大學建築文化遺產研究中心的報告,指出全港只有四幢轉角騎樓,而只剩一幢在港島,十二幢還不算罕有,非常值得保存嗎?這不是人類應有的常識嗎?民蹟辦的官員,以為香港人會接受他們莫名奇妙的邏輯,還以為香港人不會用腳行,用手指數,去找出真相。灣仔好日誌數過,全港只有四幢轉角騎樓是弧形,其餘八幢是直角,而同德則是港島唯一的弧形轉角騎樓。

另外,不知何年何月政府用建築物內部有改動為由,去否決保育要求。有人生活的地方,建築物內部當然因應生活需要而改動,改動是生活的証明,改動不應減低建築物的歷史價值,而是令歷史價值更豐富,後來的人能從改動中了解他們未經歷過的生活。

古諮會和古蹟辦,你們欠香港人一個有邏輯的解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