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即捐款

何謂人權友善校園?

何謂人權友善校園?

麥太有云:「你要屙屎就要出聲,沒有甚麼不好意思,這是基本權利,知道嗎?」確實,假如小朋友連自己的基本權利也不知道,就很難保護自己,甚至傷害其他人的權利和自由也不自知。因此,在學校培養學生的人權以及公民意識是非常重要。聯合國《世界人權宣言》訂明教育旨在培養學童尊重人權和自由。學生透過人權教育,可以學習人權知識、技能和價值觀,並嘗試在日常生活中捍衛人權,從而建立更和平公義的社會。

人權友善校園並非新鮮事。意大利、巴拉圭、愛爾蘭、加納、英國、蒙古及以色列等學校早已有開展推動人權友善校園。

摩洛哥:融入現行科目
摩洛哥一所學校把人權融入幾個學科之中,包括阿拉伯語、文學、社會科學和地理。教師參與國際特赦組織摩洛哥分會的培訓課程,學習如何在課堂上討論人權問題。課程令教師更有信心和更主動在課堂講解人權議題,教學亦更為互動,學生更主動參與課堂。

愛爾蘭:反欺凌政策
愛爾蘭一所學校透過不同方式推動全校探討人權議題及行動。除了每年的學生會選舉,學生、教師及職員會共同探討解決學校以至社區問題的方法。譬如學生發現當地網絡欺凌問題嚴重,於是與教職員合作,舉辦一系列活動,包括探討網上欺凌的話劇工作坊以及邀請專家共同制定反欺凌政策,藉此提高全校反對網絡欺凌的意識,締造沒有欺凌的校園。

加納:提高學校運作透明度
為了推動校政民主化,令學生從實踐中培養公民意識,加納一所學校成立由學生普選的學生議會,並將校政和決策等交由學生議會定期討論和諮詢學生意見。此外,學校亦增設人權花園,讓學生輕鬆討論人權議題。

人權友善校園有助學校發展
學校成為人權友善校園,有不少好處。譬如就個人層面而言,學生更為關注社會議題,有更強的批判思考能力,加深瞭解自身的權利與責任,並發展出積極參與和影響學校政策及活動所需的領導才能。例如早前有學校於9.28警方發射催淚彈事件後,見同學對升旗禮有爭議,遂讓同學辯論,並投票決定是否繼續舉行;討論過程中同學對事件作出多角度的思考,並輪流解釋理據,除了令同學有思辯的機會,亦令同學對升旗禮的意義有更深入的思考,而非只流於形式。

而在學校層面,師生和職員可以參與學校決策,加強其對學校的歸屬感及責任感。在社區方面,社區成員能參與校園事務,和學校一起發展和實施推動人權的政策和活動,不僅令學生走出課堂學習,亦能加強學校與社區聯繫。此外,學校成為人權友善校園,可締造平等和不歧視的校園環境,令學校成為更為安全和包容的學習地方。

成為人權友善校園方法
國際特赦組織現時在世界各地推廣人權友善校園計劃,鼓勵學校將普世人權融入校園,體現平等、不歧視和尊重的原則,並讓學生和教職員等從實踐中學習人權。國際特赦組織按國際人權公約制訂《人權友善校園指南》,闡述實踐人權友善校園的具體措施及步驟。《指南》提出人權友善校園十大原則,並以平等、尊嚴、尊重、不歧視、包容和參與為核心價值,鼓勵學校將其融入校園生活、教學及課程。所有學校成員均可自由及主動參與校園生活。《指南》亦有若干建議活動,旨在令十大原則更有效融入校園生活四個重要範疇 — 學校管理、人際關係、課程及課外活動以及校園環境。如有興趣了解更多資料,請參閱國際特赦組織香港分會網頁

延伸閱讀
明報:(2014年10月8日)李求恩允學生投票撤升旗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