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即捐款

共享價值:後全球化的企業生存之道

共享價值:後全球化的企業生存之道

歌頌全球化的時代正在衰退,本土化的聲音日漸壯大,資本主義首當其衝成為責難社會問題的箭靶,企業要生存下去,必須重新審視經營模式,修補與當地社會人文的關係。後全球化年代,哈佛學者Michael Porter 及Mark Kramer 提出「創造共享價值」概念,鼓勵企業賺之有道,帶動社區與經濟共同發展的理念,嘗試令賺錢不再是一種惡行。現在就來看看企業如何在各領域創造共享價值。

首先要夠「Local」。大型腰果生產商Olam將腰果加工廠由亞洲搬回腰果生產地非洲,在坦桑尼亞、尼日尼亞等地設置廠房,並培訓當地人成為熟手技工,為生產商省下了四分一的運輸以及加工成本,同時減少了將腰果來回運輸亞洲和非洲造成的碳排放,又可以為當地社區創造就業。一個簡單例子打破了過去「環保、低成本、社會責任」三者對立的老舊思維。

第二,解決需求成為自身優勢。社會需求一直是資本家忽視,卻是最大而未飽和的市場。香港政府推行「第四個資訊科技教育策略」,為學校安裝Wifi,促進電子教學。但有個問題十分嚴重,港府未有全面提供電子教學必備的硬件。企業看到問題所在,向學校伸出援手,其中,三星電子推出smart school project,免費提供平板電腦、電子教學軟件、打印機予學校。三星此舉不止是傳統的企業社會責任,解決需求同時加強市場滲透率,創造了社會和企業共享的價值。

第三,發展要夠多元化。要真正創造共享價值,企業必須作出取捨,放棄利益最大化,多做投資,因為你永遠不知道哪些創新項目會有爆炸性增長。Google作為科技界龍頭,無厘頭項目多到數唔晒,有project loon、google idea、X lab、lunar Xprize等,八足咁多爪。以project loon為例,用汽球免費為全球其餘五十億人提供互聯網服務,他們可以透過資訊改善生活的同時,這不就是一個可持續發展的巨大商機嗎?

政府扶貧委員會轄下的社創基金,打算將創造共享價值經濟模式帶來香港,將會邀請共享價值倡議者之一Mark Kramer後天來港分享。至於港企能夠趕上創造共享價值的潮流,我們拭目以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