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即捐款

梁振英的扶貧偽術

梁振英的扶貧偽術

梁振英由宣布參選特首開始,就嘗試把自己塑造成為「窮人救星」,欺騙了不少人以為他會在貧窮問題上大力落藥。在上任特首之後,政府花了大約一整年的時間來研究如何制訂「貧窮線」。到了2013年9月下旬,政府才正式公布官方首條貧窮線。轉眼間已經兩年,最近政府公開了一些新的統計數字,讓我們一起看看,究竟梁振英扶過了甚麼貧呢?

我們用「相對貧窮」(relative poverty)的概念去分析貧窮問題,以家庭入息中位數的一半定為「貧窮線」。過去五年的統計數字,清楚說明了梁振英的扶貧政策只是假大空。在福利政策介入之前,2010年,香港的貧窮人口有132.2萬,貧窮率為20.1%;2011年,貧窮人口有29.5萬,貧窮率為19.6%;2012年,貧窮人口有131.2萬萬,貧窮率為19.6%;2013年,貧窮人口有133.6萬,貧窮率為19.9%;2014年,貧窮人口有132.5萬,貧窮率為19.6%。

除稅及福利轉移後,2010年,貧窮人口為103.1萬,貧窮率為15.7%;2011年,貧窮人口為100.5萬,貧窮率為15.2%;2012年,貧窮人口為101.8萬,貧窮率為15.2%;2013年,貧窮人口為97.2萬,貧窮率為14.5%;2014年,貧窮人口為96萬,貧窮率為14.3%。

過去五年,在福利轉移前的貧窮人口和貧窮率沒有太大的變化,維持於大約131萬至133萬左右,而貧窮率則維持於19.6%至20.1%。
嘗試比較福利轉移前後的數字,我們才能夠知道政府的扶貧政策究竟發揮了多少效用。在2013年和2014年,福利轉移所減少的貧窮人口比之前多大約7萬;福利轉移所減少的貧窮率亦由大約4.4%增至5.3%。這反映出梁振英政府雖然經常將「扶貧」掛在口邊,但扶貧的成果只是比曾蔭權政府大了一丁點而已。

另外,最近有消息指,在福利轉移後的長者貧窮率由2012年的33.3%,下跌至2013年的30.5%以及2014年的24.5%。可是,貧窮長者人口由2013年的28.5萬上升至2014年的32萬。這反映出在2013年4月開始發放的長者生活津貼開始發揮效用,但這個需要嚴苛經濟審查的福利政策,始終未能夠完全消滅長者貧窮,作用亦可能見底。隨著人口老化日趨嚴重,貧窮長者的人口將會不斷增加,反映出設立全民退休保障、改革退休保障制度的迫切性與日俱增。

「聖雄」甘地曾經說過:「貧窮是最惡劣的暴力。(Poverty is the worst form of violence.)」現時政府正以收入中位數的一半作為貧窮線,在理論上,完全滅貧是一件可能的事情。只要政府制訂福利政策,進行財富再分配,讓活在貧窮線以下的人,其收入也高於收入中位數的一半,那麼福利轉移後的貧窮人口就可以接近零。

諷刺的是,政府最近亦公布了最新的外匯儲備資產數字,高達3,344億美元,相當於香港流通貨幣的7倍多,或港元貨幣供應M3約45%。再一次證明香港政府是絕對有足夠的財力解決現時嚴重的貧富懸殊問題,關鍵在於政府有沒有決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