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即捐款

等待那一雙發亮的眼睛──合約教師不是合約教師的問題

等待那一雙發亮的眼睛──合約教師不是合約教師的問題

合約教師面對的困境終於引起了更多關注,只是,合約教師問題真的是合約教師的問題?

有人把合約教師看作是年輕人就業的問題;有人連帶提起的是一些尸位素餐的常額教師應該離開這個行業;有人認為這個世界不應有鐵飯碗,有競爭才有進步,沒能力的應該離開,這很快便被視作一個代際問題,新舊矛盾。我們當然見過很hea的常額教師,但也見過很不濟的年輕教師,年長年輕,教學不理想,學校的管理層是應該處理的,這是他們的工作,常聽說要讓一個不稱職的常額教師離開很難,這可是管理層沒做好他們的工作。

何況合約教師,並不就是年輕教師;何況,面對縮班殺校,常額教師也會職位不保。只是,香港教育目前的困境,並不是教師效能的問題,是當局沒有好好規劃的問題,是把教育當成一盤生意的問題,看重的是資源分配,不是教育。

合約教師問題不是合約教師的問題,不是部份年輕教師的就業問題,是所有教師的問題,是香港教育的問題。責任何在﹖在教育局,在政府。可是一個無能的局長,嚴重問題擺在眼前,卻視若無睹,迴避問題不處理。報道指教育局留意到合約教師未能轉長約的原因可能是部分校長希望一旦縮班可不跟合約制教師續約,以減少震盪,認為這或對合約教師不公平。並指「當局過去兩年已要求長期要教師續約的校長解釋,部分校長之後『從善如流』地將合約教師轉為長約,當局會再研究是否需要修訂政策。」

總有這樣的上司,應該自己負責的,高薪厚祿,自己不去解決,卻推給其他人,於是局長要求校長解釋,要求校長解決,形成的是校長與教師之間的矛盾,而教育局還停留在「研究是否需要修訂政策。」

誠然,可能有些校長用甚麼彈性為由來處理未必合理,可是,歸根究底,是學生不足的問題,學校收生不足,便要面對縮班,便要縮減教師人數,就算這家學校僥倖收足了人數(多可悲,是僥倖),明年還是要看彩數,這是教育界應有的情況嗎﹖這種真的是競爭,還是惡性競爭﹖你死我亡的競爭﹖愛護學生的家長、珍視學子的老師,我們願意他們在這樣的環境下學習嗎?

這是一個學生的故事,中一的時候,缺課逃學遲到欠功課,這是第三組別學生常見的現象,每班總會有幾個,當班主任的,想出最笨的方法,每天早上打電話催促其起床上學,試過他母親聽電話,說:老師我也沒辦法,他就是不起來。在我的堅持下,那母親帶了兒子回校。經過一段這樣的日子,慢慢地,雖然學習還是不太理想,畢竟基礎沒打好,可不再遲到缺課了,中三的時候,還拿了最佳進步獎,我還記得那一雙本來黯淡無光的眼睛,漸漸地發亮了,中學畢業了,英文考不好,讀了IVE,年頭來找我寫推薦信,說老闆覺得他用功,想推薦他去讀大學,今天告訴我,英語不好上不了大學,正努力學英文,明年再考。

從12歲到22歲,這是一個人的成長,沒有5**、還未考上大學,但這是教育。也許這是許多後進生的寫照,當老師的,等待的就是那一雙發亮的眼睛,那是當老師的最大回報。只是目前的教育,關注的是數人頭(headcount)、掛橫額,還有空間時間,容讓學生的成長嗎﹖尤其是那些能力稍遜的後進生,那些培育這些後進生的學校,還有等待的時間、還有生存的空間嗎?

都說教育是細水長流的,百年樹人,時間是不能缺少的,潤物無聲,可不是大鑼大鼓掛橫額。可是,大鑼大鼓,爭相宣傳,成為了學校生存之道。讓學校惡性競爭,讓合約與常額教師繼續受苦受壓,教育局卻逃之夭夭,沒有為規劃失當負責,沒有為規劃失當補救,更沒有了解目前教育範式轉變下,早年定下的班師比並不合理,沒有正視教師面對的工作壓力而加以改善。學生成長需要時間,教師的成長也需要時間,當局沒有長遠的人力規劃,只用各種臨時性質的撥款應付人手問題,著重眼前的利益,正是把教育當成一盤生意的做法,未能回應業界提出增加常額教師的要求,保留已有一定經驗的合約敎師在行內,不顧大局,導致長遠的教育界斷層。

作者:施安娜,中學教師,進步教師同盟成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