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即捐款

公義與公益

公義與公益

今日有大陸朋友問我有沒有寫錯水公義這個詞,是不是指公益。公益是指公共利益,去做公益即是去做對社會有利的事情。無錯,我們都在做對社會有利的事情。但在國內,很少見到有朋友去討論公義(Justice)的意思,也更少去講什麼是環境公義(environmental justice)。那我就趁著這個平臺來分享一下。

首先,公義又可翻譯成公正,即是一種追求社會資源平等分配,和各人獲得公正對待的原則。如何才叫做公義呢? 這個問題在西方經過了長久的辯論。 比如,功利主義者認為,令最多人得到最大的快樂(The greatest happiness to the greatest number of people) 就是一個公義的決定,但對這個學最大的批評是如何把快樂量化,如何顧及小眾利益。要犧牲一部分人的利益來實現更多人的快樂,情況有點像大陸的改革開放,先讓一部分人富起來,但什麼時候才讓另一部分人也富起來? 這又是不是公平呢?

要達至一個公義的社會當然不是一件易事,必須要每一個公民都盡力參與,更重要是心中有種要達至公義的責任,不只顧自身的利益。在此,我們要反復思考,一個公義的社會是如何的呢?

「人人平等,個人的權利不受侵害,有適合的環境發揮自己所長。」先給大家這種公義的想像,當然可以有更多。要有這樣的一個環境,就必須成立一個公正的制度,保障每個人的權利不受侵害。


最近,有多宗貨車在運送貨物的途中失事倒下,附近的村民一哄而上,執拾掉在地上的貨品據為己有。你認為這些村民有罪嗎? 反對者會認為村民是罪犯,因為他們侵害了那貨主的財產,是罪犯。但,如果我告訴你,這些村民因為強拆而失去農地,變得生活艱難。知道這樣情況的你,會否覺得他們的行為有點合理性呢? 世上的事情是環環相扣的,今天我們侵害了農民的生計,他日他們被迫拿取別人的財產,雙方受害。因此,建立及運行一個公義的制度,是相當重要。


同樣,要獲得環境公義,也必須找到現今對環境侵害的源頭。很多北京居民都對閱兵藍和APEC藍留下深刻印象。原來,當政府有效地控制污染企業,強制減排,北京的天空是可以這麼藍的。為什麼過了重要日子,就要回復灰朦朦,為什麼不能持續藍下去呢?據報導,為了閱兵的藍天,鄰近北京的七個省市就有12255家燃煤鍋爐、工業企業及混凝土攪拌站停產限產1。明知道空氣污染的源頭是那些污染企業,為何霧霾一直解決不了呢? 另一邊廂,美國科學家最近發表的研究報告顯示,中國大陸的空氣污染平均每天會導致4000人死亡,占中國總死亡人數的17%2。為了大部分的快樂著想,政府是否應盡一切的手段來控制空氣污染,就像為了國家光榮而打造藍天一樣呢?

答案明顯是,「不會」,因為現在沒有力量令到國家犧牲力益來要回應人民的利益。因此,我認為更嚴重的污染源頭是,我們社會欠缺公義,欠缺公平分配資源的制度。由80年代開始,國家開始推行市場化,把一些原本由國家控制的資源私有化出去,容許跨國企業於中國投資,比如水務。縱使三十年過去,部分人民感受到市場開放帶來的富裕,國力強了,可是社會未能彰顯公義,貧富懸殊更嚴重,大好的山河污染了一大遍。回想起來,這些跨國公司不但沒有利用自己先進的知識為中國帶來改善,反而更多時剝削工人,破壞環境。

另一方面, 大部分的跨國企業都是以利潤掛帥的,它們和環境保護有必然的矛盾。第一、自然界中的一切物種、物質與能量都是互相聯繫的一個總體,但這些企業的老闆只看到利潤。他們只看到抽走山上的泉水去賣,但看不到抽走水之後會影響農民,影響生態。第二、為了利潤的機制都是短視的,為了掙到盡必須儘量減低生產週期。大型的糧食企業會用上大量的化肥和農業,以求縮短時間,增加產量。

大自然是無價的,我們的地球正在生病,這些不全是人類貪婪而造成,更是因為我們的制度推崇這樣的生產模式,和大部分的資源已集中於小部分人手中。要令到地球回歸到有秩序的狀態,我們不只是作公益行善,更必須要思考公義,必須要有美好社會的想像,要用行動來換取改變。

作者: Rena Lau @ 全球化監察

1.全力保障“閱兵藍”:僅北京就有1927工業企業限停產http://finance.sina.com.cn/roll/20150908/002323178854.shtml
2.報告:中國大陸空汙致死 每天四千人http://www.cna.com.tw/news/firstnews/201508140151-1.asp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