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即捐款

白沙澳 可以居

白沙澳 可以居

圖:何氏大宅是白沙澳最為突出的房屋,為一級歷史建築

以前每次經過白沙澳,都會被那古色古香的鄉村建築所吸引,又會被那鳥語花香的環境迷住,心裡面一直有著很多的疑問,是甚麼人居住在這些舊式村屋裡?憑甚麼能保留昔日建築卻仍能有著現代的生活?這裡過去是甚麼模樣呢?清澈小溪裡和附近樹林有甚麼生物居於其中?我相信大部份行山經過這裡的朋友都會像我一樣問題多多,亦會帶著滿肚疑團離開。唯獨有人卻深究下去,更藉著一個藝術項目,花了兩年有多的時間,仔細查究白沙澳的歷史、過去的用品、現在的村民以及其他相關的一切,這一切的成果,現在集結成書﹣《可以居》一本厚達六百多頁,中英對照,圖文並茂,設計簡約,相片珍貴的書。

20151011120603_IMG_8543
圖:昔日的荒田與現在的常耕農地,現場看到很大的對比。

既然是一個以視覺藝術的項目,這書的相片處理手法別具用心,開首的黑白航空照片、水墨畫的風景照和特別無蔭影的動物相片等,讓我們一覽白沙澳的生境。接續有不少五十年代,甚至更早期的照片,由昔日的村民詳細描述白沙澳的歷史點滴。舊居新氣一章,描述了早年漸荒廢的村屋,如何慢慢地由外藉人士,一手一腳把房子修復,由於客家房子有其獨特的建築技巧,過程中實有賴蘇師傅的專業工作,他的自述中最深刻的一句﹣「這些房子是屬於香港的,沒有了,就很可惜。」

20151011130052_IMG_8563
圖:在海下路的另一邊是白沙澳下洋,京兆世居經多年的復修後,保存完好

最後一部份是白沙澳村的日常,將現居於白沙澳的村民逐一自述,他們都是各有專長,每個家庭也各有風格,但有一樣東西肯定是他們共通的﹣大家都喜愛居住在白沙澳。細閱每個家庭的故事,我想香港很難再有另一個像白沙澳的村落,他們能保留和修復這客家村,絕不能少的是堅持和愛惜這裡的心志,價值觀也以生活為主而非金錢。

此書的排版也值得一讚,雙語的書籍往往會阻礙讀者的暢讀,這書以中文為本,文字由上至下,左至右的傳統模式編排,而英文則以插頁(剪栽略細和紙質較薄)貫穿於每個篇章之間,使純閱讀中文或英文的讀者,都不會有被打斷的感覺。全書雖然文字不少,但排版上有很多的空間,沒有一點的壓迫感。

20151011150544_IMG_8584
圖:自然之旅活動中,參加者發現一隻很漂亮的米字長盾蝽

後記:

出席了《可以居》新書發佈會和活動日,看到外國居民歡聚熱鬧的盛薈,感受到昔日原居民的緬懷,更體會到城市人對這裡生態藝術活動的興奮,唯一強烈的對比是在村邊那偌大農田上的農民,他們如常在耕作,沒有半點雀躍和興趣,偌是在別的地點,農民定必不會錯過推銷農產品的機會,至少也一起參與這次的盛事。耳語間我聽聞這些農民並非香港人,而是內地請來打理這幅農地,而這地卻早已落入了商人的手中。由於這不包括土地原來規劃是農地用途,故此把荒廢多年的農地復耕是絕對允許,但他們的耕作法仍用傳統農藥和化肥來生產,對周邊的濕地潛在一定的威脅,我帶參加者在農地邊一處濕地的水溝發現鬥魚,希望日後農地不會無限擴展,把這些濕地的原居民趕絕。

PA090126

20151011121700_IMG_8550
圖:新書發佈會有不同的活動,其中一個讓大眾參與的是毛筆寫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