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即捐款

米杜士堡球迷的燈光,鋼鐵工人的飯碗

米杜士堡球迷的燈光,鋼鐵工人的飯碗

文:尋找簡東拿

大家還記得早前曼聯在聯賽杯被米杜士堡淘汰一戰,後者球迷紛紛亮燈的一幕嗎?其實這是他們對米杜士堡所屬地區——Teesside失業工人的支持信號。

一切事緣當地最後一家鋼鐵廠Redcar關閉——它見證着Teesside地區 170年鋼鐵工業歷史,並且影響200名員工的生計。雖然有人提議以「國有化」形式保全工廠,使員工免於失業,但有份主導英國北部振興計劃的保守黨議員James Wharton卻否定了這個方案。米杜士堡球迷的呼聲,正是要保住鋼鐵廠、保住工人的飯碗。

早在今年9月米杜士堡在河畔球場迎戰列斯聯一役,主隊球員熱身時穿起”SOS”字樣的T裇,意謂”Save Our Steel”(挽救我們的鋼鐵業);河畔球場內也播放着”Chris Rea’s Steel River”,以示對失業工人的支持。在賽前,米杜士堡的球會主席Steve Gibson央求地方議會出手援救Teesside的工業發展,而球會領隊、前皇馬球員卡蘭卡也表示,他明白鋼鐵工業對米杜士堡的深遠意義。最終米杜士堡三球擊退列斯聯,並將勝利獻給勞動者。在隨後對富咸的比賽,河畔球場的巨型屏幕也播放Teesside鋼鐵工業的發展片段,有40多位工人繞行球場一週,受到米杜士堡球迷的熱烈歡迎。至於球隊的當家主力唐寧,也在受訪時談及工人失業的問題,因此希望球隊在聯賽杯的成功能夠振興當地人的士氣(縱使最終事與願違——米杜士堡不敵愛華頓出局)。

工人間的悲情、球員、球迷間的溫情,傳遍了整個河畔球場。

米杜士堡的足球跟工業有脣亡齒寒的關係。Teesside崛起於英國工業革命時期,1850年該區的克利夫蘭山被發現有鐵礦藏,使米杜士堡由村鎮一時間演變為工業城,並有大量外地人口湧入,從此興旺百年(據說香港的青馬大橋、會展中心,甚至悉尼港灣大橋的建築用鋼,都是Teesside鋼鐵廠的製品)。足球作為工人階級的娛樂活動,亦同時興旺起來:米杜士堡的兩家球會——米杜士堡(1876年成立)和米杜士堡鋼鐵城(Middlesbrough Ironopolis,1889年成立,但5年後破產),都是在工業革命時期誕生;球會史上最偉大的兩位名宿哈德域(George Hardwick)和文尼安(Wilf Mannion)在成為職業球員之前,都是鋼鐵工人出身;即如名帥白賴仁哥洛夫(Brian Clough)也受到米杜士堡的足球氣氛感染,最終投身這個運動。因此,當這裏的鋼鐵工業告急之際,足球運動亦難以置身事外——球迷和球員都是勞動者。

英國重工業急劇衰落,嚴重打擊東北的經濟發展。80年代英國新自由主義大行其道,掌政的戴卓爾夫人鼓吹私有化,大力打擊國營煤礦業和瓦解工會組織,繼而揮刀指向鋼鐵業和造船業。英國的產業轉型並沒有使東北地區的工人受惠,失業率持續高企,直至現在仍沒有恢復元氣:東北地區的失業率仍然領先全國,達8.6%;根據2012年的數字,紐卡素中央地區和米杜士堡的貧困兒童比率分別為38%和40%。此外,東北經濟欠缺外資和政府政策扶持,狹窄的就業出路亦不足以留住前來留學進修的外地人才,東北經濟只能陷入萎縮的循環裏。

和米杜士堡同氣連枝的新特蘭和紐卡素,自然難以倖免。縱有龐大的本地球迷基礎,但是經濟不景氣畢竟打擊他們的收入,使他們在轉會市場無法與其他富豪球會競爭。我們從米杜士堡工人的窘況,不難理解這幾年來東北足球在英超站不住腳的政經背景。

足球源於工人,足球場也理應是工人抗爭的舞台。

參考資料:
1. Daniel Gray, ‘Middlesbrough players and fans feel the pain as local steel workers lose their jobs ‘
2. Andy Beckett, ‘The north-east of England: Britain's Detroit?’
3. http://goo.gl/6Dvyn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