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即捐款

高壓校規背後的教育病態

高壓校規背後的教育病態

圖:100毛

最近有中學因其專制嚴厲的校規紅遍網絡,既有不少深受這種「軍事訓導」之苦的學生慶賀「花生價格持續高企」,亦有不少校友不甘母校聲譽受損,質問「管得嚴就叫變態?」

仔細看一看學校的通告,或者留意一下相關網頁中同學的留言,會發現那真的不能輕輕的用一句「管得嚴」來描述。那些校規,對個人閒暇生活、日常細節的管束,實在不合理得讓旁人「倒抽一口涼氣」。有學生吵鬧,整班同學要受連坐之苦到操場罰企,六年中學生涯都不可以外出午膳或叫外賣。真的讓人納罕今時今日香港的中小學教育病態到底有多深。

過往一代人在中學階段的熱烈爭議,是「中學生應否談戀愛」之類的保守議題,今時今日竟然淪落為中學生放假能否去遊玩的基本人權問題。連家長同意了,學校還要摻一刀說「深表憂慮及關注」。到底我們憑什麼覺得中學生連基本人權、自由與尊嚴都不能有;而家長和學校,則對學生享有徹底全面的監控權?

這背後反映的外除了人權問題外,也是社會氣侯的病態。今日香港地,原來在部分學校或家長的觀念中,青年人似乎除了讀書考高分、升學之外,人生不應有其他意義及追求。假日約朋友行山,聖誕節去看燈飾,倒數,這些在我中學時代被視為最單純的快樂,廿一世紀的今天,竟被學校視為洪水猛獸,用上「甚至」、「流連」、「深表憂慮及關注」等負面字眼加以貶斥。

其實在校長的心目中,學生是否只是一具讀書機器,一隻為了追逐高分永恆地拼命追跑的籠中倉鼠?這些人到底有否關心下一代活得快不快樂,想不想過這樣的人生?

在社會學的理論當中,校規乃是「隱性課程」,透過潛移默化的方法灌輸學生一套做人的世界觀與習慣。因此這種專橫的校規與高壓手段,其教育後果就使人深感憂慮。為了追求高分,把學生的生活與自由完全剝削的做法,正是教育社會學對學校體制的最大批判。

社會學的衝突論認為,學校生活骨子裏是社會上權力關係的複製,教師的專斷與高壓,讓學生變得不敢建立及跟從自己想法,盲目服從權威。而校規與種種日常規限,則是透過隱性課程馴化學生的意志,讓他們成為資本家任意勞役的工具。粗暴專橫的校規,教懂學生必須接受任何不合理的要求,不去過問自身的尊嚴與價值。而規則背後顯示的,對於成績的過份追求,則使學生長大後傾向追求外在的名利,不問心靈滿足。

我真的好奇怪,這些做人校長、家長的人,從前自己是怎麼長大過來的?為什麼要讓下一代承受如此重大的苦悶?為了分數,我們到底還要失去甚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