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即捐款

改弦更張、力挽狂瀾! 巴黎氣候峰會深度剖析之(二)

改弦更張、力挽狂瀾! 巴黎氣候峰會深度剖析之(二)

批評巴黎氣候峰會的不足十分容易,關鍵是如何在《巴黎氣候協議》這個來得不易的成果之上,制定相應的政策,切實有效地對抗全球暖化這個足以摧毀人類文明的滅頂之災。

筆者絕非危言聳聽。隨著氣候反常導致生態環境不斷惡化,世界各地的不少人民將無法維生而被迫流徙各處。比起這些可以預見的「氣候難民」,現時嚴重衝擊著歐洲各國的難民潮將會是小巫見大巫。

不錯,很多難民表面上看來會是「戰爭難民」,但專家的研究告訴我們,不少戰爭表面由種族和宗教紛爭所至,但更深層的原因,往往是環境的惡化和生存資源的爭奪(盧旺達、南蘇丹、索馬里及至叙利亞等都是)。「水資源戰爭」(Water Wars)和「氣候戰爭」(Climate Wars)己不再是小說中的情節。

不少居住在發達國家裡的人(也包括七百多萬香港人),以為這些災難只是局限於貧窮落後的第三世界國家,離他們的生活十分遙遠。過去一年的歐洲難民潮使我們猛然醒覺,這些災難其實可以由遠在天邊,傾刻變成近在咫尺。

其實香港也曾飽受的越南船民所困擾。請試想想,如果船民問題重現而且較以往的規模大上十倍百倍,或是數以百萬計的北非難民源源不絕地乘船湧向法國南部海岸,你猜那些備受影響的發達地區(無論是香港還是法國)會作出怎樣的反應?而當有關政府”迫不得已”將難民拖出公海等死,甚至擊沉他們的船隻以防他們重臨時,我們的人性、道德和核心價值將會伴隨船隻沉淪深海,那跟文明崩潰有什麼分別呢?

全球暖化是人類迄今面對的最大的危機。但最大的問題不在於危機本身,而是普羅大眾缺乏了相應的危機感。筆者肯定,「將全球升溫限制於攝氏兩度之內」將會是往後所有香港中學生也會背得出的一個目標,因為中學文憑試必修的「通識科」會將把這個目標納入課程之中。但如果我們沒有進一步指出,要達到這個目的便等於發起一場延續整個世紀的全球性革命,或說同學們如果不充份明白「馬照跑、舞照跳,死路一條!」,那麼巴黎峰會便等於白開。

在上一篇文章,我們已經看過能夠力挽狂瀾的「全球經濟去碳化」(de-carbonization of the global economy)是如果艱巨的一回事。各國政府如果沒有將艱巨的程度向人民解釋清楚,這個政府的領導人(如香港的梁振英和黃錦星;當然也包括中國的習近平和美國的奧巴馬)便是嚴重的失職。

從電視新聞報道看到,黃錦星從巴黎返港後接受記者訪問,一條問題竟然是:「你認為香港的電費有沒有下調的空間?」問的人固然無知透頂,但答的人不直斥其非則更是失職。要落實巴黎協議的目標而又無須將電費大幅上調,顯然是一廂情願的白日作夢!一日我們的領導人不肯向人民坦白,一日我們便沒有解決問題的希望。

好了,現在讓我們看看,要貫徹巴黎氣候協議所定的目標,我們接著下來應該做什麼。

在國際的層面,我們必須貫徹「共同但有區別的責任」(common but differentiated responsibilities)這個各國公認的基本原則,那便是無論從累積排放的「歷史責任」、現今的「人均排放量」、「排放的消費誰屬?」、「經濟能力」、「科技水平」等各個角度看,以美國為首的西方發達國家(也包括日本),皆必須肩負起不可推諉的道德責任,帶頭大力減排。與此同時,她們也應該向發展中國家無償提供技術轉移和資金援助,以協助她們(1)盡快轉向「低碳」以至「零碳」的經濟發展,以及(2)加強社會的基礎設施,以應對接踵而來的氣候和環境災難(包括海平面上升,淡水資源短缺、糧食減產、瘟疫蔓延等)。

以上當然便是早於18年前的《京都議定書》所列出的對抗全球暖化「四大支柱」:(1)減緩/減排(mitigation)(2)適應/應對(adaptation)(3)科技【轉移】(technology)(4)資金【補償】(funding)。

簡言之,發展中國家如中國、印度、巴西等在致力減排上固然責無旁貸,但我們千萬不要受西方的言論迷惑,讓她們成功地轉移視線而將責任推諉在發展中的國家身上。

在國內的層面(包括香港特別行政區的政府),我們必須盡快大力推行以下三方面的發展:

取締化石燃料:除了立法逐步取締除之外(就如取締含石棉的建築用料),最佳的辦法是「喻禁於徵」,亦即引人逐年遞增的「碳稅」。(原理就如大幅提高煙草稅以保障人民的健康一樣)。這會發出一個強烈的市場訊號,就是「化石燃料是沒有前途的」,從而使市場的資源流向可再生能源的發展。要特別指出的是,一些人提出以「碳交易」(carbon trading)來取代「碳稅」,這是極其錯誤的。實踐證明,在歐盟實行了十年的「碳交易」制度成效遠遜預期。我們千萬不能再將寶貴的時期浪費在這個失敗的制度之上。

大力發展太陽能和風能等沒有二氧化碳排放的可再生能源:各國政府(當然也包括香港政府)應該透過直接資助、參與研發、免息貸款、稅務優惠等各種政策以推動可再生能源的發展。由於香港土地短缺,所以必須與鄰近的泛珠三角地區緊密合作,其間還要包括適當使用核電、「智能電網」(smart grid)的建設,和引人「自發自用、餘電上網」的「逆售電價」(feed-in tariff)等政策。

大力推行節能運動:辦法之一是推行「有賞有罰」的「累進性電費」和「累退性電費」收費制度,亦即「人均用電量」若高出某一水平即徵收較高電費,而低於這一水平的即徵收較低電費。其他方法包括限制汽車數目增長、全面轉用電動車、嚴格限制空調的使用等。促進本土農業以減少食物長程運輸做成的碳排放也是重要的舉措。(為了凸顯問題的嚴重程度,筆者曾多次半開玩笑的跟訪問我的傳媒說:「要有效對抗全球暖化危機,每四日供電四小時是一個方法。」)

正如「350香港」在上月向香港特區政府所發出的公開信中指出(全文及六百多名聯署人士的姓名可於網站找到),在推行上述的政策時,政府必須(1)開誠布公地透過各種渠道向市民大眾解釋事實的真相、以及(2)以各種特殊措施(如電費補貼),以保障社會的中、低收入家庭不會在這趟能源革命中受到傷害。就後者而言,除了人道的理由外,還有更強的道義理由:全球暖化災劫主要由地球上的富裕國家,以及每個國家每個社會中的富裕階層所做成,而不是由貧困的國家和階層所做成,但這些階層卻往往首當其衝成為環境災難的受害者。也就是說,無論是《巴黎氣候協議》中提到的資金緩助,或方才提到的電費補貼,都絕不是富人的施舍,而是道義上應作的賠償。

「350香港」的未來工作方向,主要在於推動「全球去碳撤資運動」(Global Divestment Campaign, 請參閱),亦即呼籲個人和團體再也不要投資在化石燃料產業之上,並將已作的投資盡快撤離。我們首要的目標是香港的八所大學,而初擬的口號是:「繼續投資化石燃料產業,便等於合資買繩給自己上吊!」與此同時,我們也會促使政府建設「綠色金融」市場,好讓撤資後的資金能夠更好的出路,也讓市場大眾能夠親身參與「綠色新世紀」的建設。

如果你想參與這項「文明重建工程」,請盡快加入我們的行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