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即捐款

全民退保方案

全民退保方案

當我想起一個月入九千的年輕人,他在吃力地供養他父母親的時候,我又想起了社會對「供養別人父母」的論述。是的,他的父親是「有手有腳」的,然而當他六十五歲以後,一直也找不到工作,年青的時候他是一位在大公司工作的貨車司機,穿梭於鬧市之中,可是在退休之後,因為身體的情況,沒有公司願意再聘請他,而這個年青人的母親,也差不多到六十了,她亦是「有手有腳」的一個,每天晨早起來,就是到市場執紙皮,但只是能夠幫補家計,一家人每月只有萬多元,當中已用了七七八八在生活的必須品上。年青人是家中的獨子,而這個家庭也不斷運用自力,去嘗試在社會生存,只是要在今天的香港生存,確實有點吃力。

勞碌半生,退休之後是什麼的景況?獨居的長者,尚可申請「綜援」,但這些家庭的長者、我們社會的長者…

「全民退保」的原因

昨天已有一群學者提出政府把「扶貧」與「退休保障」的概念混淆,而混淆的除了是概念,數字也出現了問題,學者的估算得出的結論,是周教授的方案可以去到「2064」年,可見「造數」容易,混淆概念容易。

「全民」退保之所以是全民共享,除了是考慮長者退休後的生活,同時亦是對長者的尊重,上面提到的故事,只是天邊的一角,社會上還有很多不同的人,他們在香港社會勞碌半生,為大企業、富有者工作,可是由於沒有一個統一的退休保障制度,他們獲得的退休金並不足夠,而縱然香港已實施了「強積金」的制度,在過去連年通脹的情況之下,退休時獲得的金額亦未必足夠生活,年輕人獨力難支,供養父母非常困難。

年青人現在已供養長者

世界銀行在1980年代已提出「五大支柱」的建議,分別是支柱零:給予貧困長者最低入息的社會保障制度、第一支柱;公共退休保障金、第二支柱:強制性職業或個人的退休保障計劃、第三支柱:自願性的儲蓄制度及第四支柱:非正式的支援(如家人支援)及其他非財務的支援。

香港缺乏的,正正是一個公共退休保障金的制度,現在周教授的提出的方案,正正是填補這個漏洞。而有人亦會問及為什麼不自己供養自己的父母,世界銀行的建議,相信是考慮了家庭供養的不可靠,亦請大家細心思考,沒有保障制度,年輕人要自力供養父母是否更吃力呢?這樣又是否公平呢?貢獻社會這麼多年,社會是否應該保障他們退休的生活呢?

而再問的是,為什麼我們要這樣怕納稅,稅款滾動再進行分配的效益是否會較自力供應的為大呢?是那些人那麼害怕交稅呢?是年輕人還是已有高薪厚職的一群人呢?然而稅是什麼,從來也是一國人民對一個地方的責任,是取之社會用之社會的大原則。那些在香港獲得利益的人,在抽取香港人勞力的那群人? 是否也有責任去供養這群人呢?不用他們納應有的稅,是否讓我們繼續被窄取呢?

大白象工程

年輕人供養老人,只是政府模糊焦點的技倆,實際納稅最多的,是那些在香港賺盡一切的人,他們在逃避責任。再望望那些大白象工程,沒有一個能真正改變香港人的生活質素,而「全民退保」的五百億,其實不及機場三跑、高鐵香港段或是港珠澳大橋用上的金錢,我們用中國公司建築,建築完成後增加了香港企業的競爭力,賺錢的是誰?用家又會是我們嗎?

註:
1. The World Bank Pension Conceptual Framework (World Bank Pension Reform Primer)
2. 退休保障(扶貧資訊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