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即捐款

香港情懷

香港情懷

香港人,一向被認定為貪錢的一群人,凡事向錢看。「賠本的生意沒人幹,殺頭的生意有人幹」,正正就是活生生對香港人的寫照。香港人,為人詬病的,就是利慾薰心,欠缺了憐憫和同情,凡事過於斤斤計較。香港人,彷彿就是天生欠缺一顆同理心,不懂得體諒別人的感受。香港人,給外國人的印象就是抽離和冷漠,不管別人的事情,處處顯得缺乏溫暖和不團結。

近日在八鄉錦上路發生的嚴重車禍,五死十三傷,一個三個月大的嬰孩慘遭橫禍,魂斷錦上路;嬰孩的外婆未幾也魂歸天國,到天堂與外孫團聚。肇事的貨車司機在當時下車只顧察看自己的貨車損毀情況,而不是先去察看那輛給他撞到飛起的小巴。在旁邊的人大都是站着觀看「食花生」,而不願伸出援手,施以救助。香港人,對於慘劇,是否都是只會冷眼旁觀,不懂得憐憫,關心他人?

香港人深受傳統儒家思想的影響,極為重視人與人之間的關係,講求鄰里和睦共處,守望相助。在七、八十年代的香港,鄰里關係十分緊密,互相照顧,有事定必出手相助。可是,隨着時間的轉移,到了現今的社會,鄰里關係卻是轉趨薄弱。為何香港人會變得冷漠,開始不關心身邊的人?隨着香港的經濟起飛,香港人只顧埋首賺錢,慢慢的對身邊的事冷淡,懶理社會的發展步伐。在樓價高升,生活開支高昂的環境下,香港人被迫要專注「搵食」,根本沒有餘暇理會身邊的事。社會逼到香港人只能夠只顧賺錢養家,以適應力驚人而聞名世界的香港人,很快就習慣無視身邊的事情,只會專心「搵食」。香港人,慢慢的進化成「百毒不侵」、「無欲無求」的一代「港豬」,完全漠視身邊的事情。「阻人搵食,罪大惡極」。

「港豬」不理會社會事務,只要不影響自己就不加以理會。香港發生了很多的慘劇,往往都激不起香港人心緒的漣漪,只會三分鐘熱度,過不了多少天就忘得一乾二淨。從馬尼拉的人質慘劇,到南丫一號的海難,再到馬頭圍道的塌樓事故,香港人都是「水過鴨背」,轉過頭就忘記。香港人,對於本土發生的慘劇或是悲劇,是否就是鐵石心腸,無動於衷,不會生出一絲的憐憫?

香港的問題,不只是僅僅於缺乏對別人的憐憫,而是失去了香港人本身的面貌。原來香港人的面貌特徵,在急速的經濟發展和急功近利的社會中被磨滅掉。政府只着眼於搞經濟發展,一味的追求數字上的增幅,捨本逐末,忽略了營造社會的核心價值。香港人被教導成一群只顧賺錢和「上車」的動物,完全忘記了香港社會的價值和本來的面貌。有多少的地方,還能夠保留着八、九十年代互相關愛和守望相助的精神?香港人眷戀從前,懷緬殖民地時代的香港,不只是懷念殖民政府優良的管治,更是懷念殖民時代那份的香港精神,那份互相關懷,充滿人情味的時光。香港人,極度希望找回往日那份地道的香港情懷,拾回昔日的輝煌日子和生活習慣。現今的香港,早已經變得不再熟識,市民不再關心社區,不再關懷身邊的人,只懂得為三餐奔波。究竟,香港人是否不再具有往日的香港情懷,眼中只剩下錢?香港人,是否窮得只剩下了錢?

作者:阿恩,教育工作者
90後教育工作者看香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