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即捐款

回應施政報告創科政策(一)—監控下的智慧城市

回應施政報告創科政策(一)—監控下的智慧城市

什麼是智慧城市呢?

梁振英係施政報告第85節中提到「創科局將與科研及公私營機構共同研究建設「智慧城市」,包括在巴士站和商場等地方提供免費Wi-Fi服務;開放更多公共數據,以便市場開發便利市民的流動應用程式;以及發展智能家居。」如果這就是智慧城市,這點建議早就完成任務了。以現時世界潮流作指標,智慧城市所指的應該用科技改變城市發展,如發展電子貨幣及交易平台,以智能手機作基礎為市民提供資訊,甚至係提供政府服務。

香港距離數碼城市有多遠呢?八達通在上世紀末已開始營運,電子交易平台早已成熟。香港的智能手機普及率世界第二,一般交通、天氣、政府資訊都可以透過智能手機傳送到市民。生活方面,大部份的香港屋苑已改用智能卡出入,用Apps已經可以操作電燈電視等電器,中小學生用八達通點名方便家長查閱。所有生活上的事基本上都已經智能化,香港本身就係一個智慧城市。

政府要如何收集Big Data?

大家有無諗過點解Google Map無係香港安裝過一個CCTV都可以知道全港主要道路的交通情況?答案就是大家的手機。Google收集大家的手機位置,計算路面上手機的移動速度,就知道路面有幾塞車,這些就是Big Data的運作。但政府無法收集這些資料,政府的做法只有安裝大量CCTV或RFID系統,以鏡頭及新智能身份證作監察,甚至而中區道路收費計劃及起動九龍東作試點,從而收集及提供資訊。但問題係商業機構早已免費為市民提供資訊,我地的政府點解仲要花資源去搞智慧城市呢?答案就是監控市民。

政府與Google收集的Big Data不同在於,Google收集的是電話的數據,電話代表了一個某人的資訊,智能電話其實沒有用戶的真正身份。但政府用鏡頭收集數據,市民活於鏡頭之下,要清楚任何一個特定目標的生活習慣簡直易如反掌,這便是一個完全侵犯私穩的系統。

你願意活於鏡頭下嗎?現今科技發展以保障私穩為首要任務,但香港政府卻花錢在已有的服務,製造侵犯私穩的危險,實在需要多加留意。

順帶一提,增加17000個Wi-Fi.HK熱點,三年內總熱點有34000個聽落非常勵害。但現在政府提供的免費Wi-Fi熱點有39396個,只要set好Wi-Fi.HK個名就成事,根本唔係乜野增加熱點。何況香港人其實好少企定定用Wi-Fi,要搞就發多幾個4G牌,令4G上網平啲,多啲人可以無限用4G上網,咁先可以幫到市民。

免費WiFi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