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即捐款

「老母」不是粗口

「老母」不是粗口

圖:《補充練習無間做》片段(Now TV截圖)

早前,香江網絡媒體《毛記電視》的「第一屆十大勁曲金曲分獎典禮」,成了網絡熱話。節目中播放了一首改編自《無間道》的惡搞歌曲《補充練習無間做》,當中有句歌詞「明明我已晝夜無間想討好老母」,惹來了建制派筆桿子屈穎妍的批評。屈氏在文章中,批評歌曲是「唱衰爸媽,還『老竇老母』的罵」,將「老母」當作詈詞。及後,網媒《HKG報》總編林芸生撰文力撐,稱「老母是一個全無敬意的詞彙,最多是用於侮辱別人母親,例如X你XX」,究竟「老母」是否詈詞呢?


圖:「老母」的「老」字,可用作尊稱之用,見:鄭玄在《周禮‧地官》的注解

林芸生稱「老母是一個全無敬意的詞彙」,這是錯誤的。中文裡,「老」字除可作「年老」一解,亦可表達尊敬之意。漢代鄭玄為《周禮‧地官》篇「鄕老」一詞加上注解時,便曰:「老,尊稱也」。由此可見,「老母」在字義上本來便蘊含敬意,有人覺得不含貶意,是因為其他原因。事實上,現代中文還有「老公」、「老婆」、「老師」、「老闆」,均含敬意,「老母」或「老竇」怎會全無敬意?有此誤解,只因現代人既不讀古籍,又不諳訓詁之故。


圖:早至戰國時代的《列子‧力命》,已有以「老母」稱呼自己母親的文獻記載

除此之外,中文將母親叫作「老母」,查實更早至先秦年代。早在戰國時代列禦寇撰寫的《列子‧力命》篇中,有一段記載管仲稱讚鮑叔牙的話:「吾嘗三戰三北,鮑叔不以我為怯,知我有老母也」,以現代白話文來說,便是「我曾三戰三敗,而不力戰而死,鮑叔不認為我怕死,因為知我家有老母需要照顧。」

「老母」一詞除出現在古代文獻裡,也見於詩詞之中。詩仙李白的《豫章行》,便有「半渡上遼津,黃雲慘無顏。老母與子別,呼天野草間」一句,清代黃景仁也有一首詩名曰《別老母》。由此可見,「老母」一詞不但不粗鄙,而且出自古代漢語,比「媽」、「娘親」出現時間更早。

當然,部份人會覺得「老母」一詞粗鄙,也是可同情地理解。咎其因由,是粵語粗口罵娘時,會將娘親叫作「老母」,後來將粗口省略成「你老母」,原理跟北方粗口「你媽的」同樣原理。然而,這並不意味着「老母」一詞本身是詈詞,它只是向他人談及自家娘親的稱謂。

需要注意,粗口裡屬於詈詞在「屌」,不在「老母」。如果粗口蘊含了「老母」,便要當作詈詞。閩語罵娘的粗口是「姦汝娘」,浙江話罵娘的粗口是「媽膣屄」,均蘊含有「娘」字,「娘」字變詈詞乎?北方話罵娘的粗口是「肏你媽」,「媽」是蔑稱乎?這明顯是不合語理邏輯的。至於「你老母」,即使可以因語境和語氣而不含蔑意,可是民間已視作粗口縮詞,為了消除歧義,自然不宜使用。然而,這不代表「老母」一詞本身蘊含貶意和貶義。況且,從歌詞的語境上來看,「老母」一詞也不可能含有貶義。

順帶一提,除粵語外,以「老母」作為他人談及自家娘親的稱謂,在閩南語中也十分常見。唯一一點不同的是,閩南語「老母」的發音為【lāu-bú】,「母」的發音跟粵語有巨大差異。究其因由,是源於閩南語跟粵語有不同的發音演變。「母」字在中古漢語裡,聲母屬「明母」,本來是次濁聲母。在閩南語中,大部分次濁聲母字均出現「去鼻音化」(Denasalization)現象,明母字因而變成了「濁雙唇塞音」(Voiced bilabial stop),讀成了【b】音,情況有如閩南話的「閩」字,讀音變成了【bân】音一樣。明母字讀成【b】音的情況,在日語漢音(かんおん)中也有出現,聲母一律變成【バ】音。

原文刊於澳門《華僑報
華僑報》網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