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即捐款

想食正菜?香港需要公園農場!

想食正菜?香港需要公園農場!

過去幾年,城市種植成為潮流,而且也越來越多人參與,大部份的耕地位於大廈天台,台灣近年興起在市區公園種植蔬菜,建立「食物森林」來達到都市綠化和糧食生產的完美結合!在寸金尺土的香港,這些機會屬於我們的嗎?

一群喜歡種植的香港人,參與了今屆深港建築雙年展UABBHK 2015 項目,成功地在九龍公園創造一個由社區義工打理的「百呎農場」。

百呎農場的土壤來自新界東北,種植了多種深受港人喜愛的農作物,如蘿蔔、菜芯、薯仔、蕃薯、香草等。還有中藥艾草、火炭母等。此外,農場亦種了印度教徒視為神聖Holy Basil,位於九龍公園旁的Hare Krishna 印度教徒會,也參與了種植及打理。

百呎農場在參展期間,義工舉辦了公眾教育講座,在市民心中播下公共空間種植的種子,為未來公園種植奠下了紮實的基礎。

在管理農場方面,義工們善用科技,透過即時通訊及組織活動的網站招募義工,建立了恆常的灌溉時間表,即時通訊讓義工們匯報農場最新情況,令農場運作順利。由於義工們已建立了有系統的分工及有足夠的經歷,農場的未來運作能有效地運作。

不少人擔心,農場會有「失竊」的問題,義工們則認為,這是個社區「Give & Take」的交流,義工和市民在農場「各取所需」,學生參與常識戶外課時,取走農作物, 他們取走(Take)的同時, 義工們將食物來源的知識,送了給(Give)他們。此外,區內的長者和外籍人士也從農場受惠,有長者在參觀時表示菜價太高,未能負擔得起,她在農場取了當造的蔬菜,帶回家享用。農場的艾草,送給了不捨得花錢求醫的外籍人士,作醫治身體之用。

農場成功締造出,讓社區內有需要的人拿取所需以及由市民貢獻社區的互動關係。讓公園成為了一個社區互助支援空間,令公園不止是個純粹給大眾休憩的地方。

上述的例子只是短短兩個月展期中出現的冰山一角的情況,如果九龍公園可以開放更多種植食物的空間,相信能吸引更多遊客及市民參觀公園,而且可以讓區內生產更多社區資本(Social Capital),以及提升市民生活質素(Quality of Life),讓市民可以享有一個開心,共享,和諧的公共空間。

想在自己的社區內體驗公園農場的朋友,請簽名支持,繼續保留百呎農場及開放更多空間予市民種植食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