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即捐款

磚頭與盟友—我所認識的新移民

磚頭與盟友—我所認識的新移民

攝:Alex Leung

梁天琦非港出生,恰似第二塊磚頭,擊破瀰漫恐共意味的「滲透論」,那150個單程證名額,不是數字,其實是一個個有血有肉的活生生的人,也可以是我們的希望。

但願經此一役,我們至少能夠有底線:一個人的價值,不以其國族論之。因而不必再動輒挑起「新移民就是xxx」、「中國人就是xxx」的說法。

阿根(化名),新移民,我認識她已有五年,她的第一份工作就是飲食業,工時逾十二小時,落場的時候僅能睡後樓梯,辛苦,但是全靠這份薪水糊口 ,家裡小兒還在唸書,書簿費、課外活動、冷氣費,林林種種。後來轉職保安,由於公屋保安薪水較低,又挑長工時的保安工作做,香港低下階層的辛酸,她都身同感受,對梁振英有同樣的怨憤。每周六天工作七十二小時,七一特地告假上街。最近她終於年滿七年,比生辰更有慶祝的感觸,這張香港身分證的重量,重逾七載。我問她年滿七年最想做甚麼,「終於有得投票!」,跟我們一齊踢走保皇黨!

她們有一個個圈子,在一般人難以觸及的同鄕網絡,就靠她們做游說、宣傳。雨傘運動期間,她在朋友圈與姊妹爭論,支持學生打倒梁振英政府。

還有阿萍(化名),單親,家有三個子女要照顧,也往金鐘佔領區睡過,「我就係大陸嚟,如果香港變成大陸咁,嗰陣做乜嚟香港?」她更把新移民散工同事帶到金鐘支持運動,同事擔心家人責怪,瞞著家人來金鐘,佔領區帶給港人的激動,她也共鳴不已。女兒那張罷課同意書,她揮筆是毫不猶豫,她說女兒走怎樣的路,她也支持。

不只是他和她們,還有我。60年代內戰後生活艱難,我父親拼死一縛,游水來港求生,在抵壘政策下,獲得香港居民身份,在油漆廠工作30多年直至退休,見証香港工業的興衰。我的母親曾經是新移民,來港28年,低學歷,做過小賣部店員、廚房阿姐,今天仍然是清潔工,為社會勞碌。

舊移民、新移民,他們大多是追求一個更理想的社會制度才來港定居,同坐一條船,與本土香港人一樣,從來沒有絕對的好與壞。

父母對我的教晦,讓我認識內地的不公義,也讓我更珍惜香港僅存的公義、自由、法治和人權,再帶給我們所組織的新移民街坊,擴散到他們的朋友圈去。

我們一起走過七一,傘後創傷,去年七一她們早上工作,中午趕到街上,疲憊而熱切的臉,不也是運動的新血?

仍然要相信,這裡會有希望。來自草根底層的反擊,姿勢同樣倔強,民主運動的盟友,從來包括新移民街坊。

《立場新聞》【新移民.新選民 2】是誰溝淡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