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即捐款

《焦點追擊》-有血有肉的英雄

《焦點追擊》-有血有肉的英雄

以幾人之力挑戰整個制度,廢寢忘餐不眠不休地戰鬥,要黑暗中摸索又要與時間競賽,還要面對周遭的冷眼和不合作。一切付出都是為了一群不相識卻深切體會他們所受的痛苦和屈辱的受害者,為了打倒包庇施害者惡行的龐大體制,為了彰顯心中的正義。看來就是個超級英雄故事或者壯烈的戰爭電影,但這套電影其實是以一個傳媒揭發教會醜聞的真實故事為本。

故事中的英雄是盡忠職守的記者編輯和律師,他們打著用資訊和法律為武器的戰爭,對抗着腐敗的教會。盡忠職守聽起來只是每個人的本份,並不值得讚頌。但當報道事實被說成與教會宣戰,用法律維護弱小也要小心翼翼,堅守自己的天職就更顯得難能可貴。他們之所以是英雄,非因他們能人所不能,而是明知不可為而為之,擇善固執。

看著Mike(Mark Ruffalo飾)對每一點重要資料的焦急和著緊,不惜一切窮追猛打;Mitchell(Stanley Tucci飾)在狹小的辦公室內的文件山裏埋頭苦幹,三餐都只在潦倒的小酒吧或者飯盒解決;Sacha (Rachel McAdams)不斷探問受害者,付出比對自己家人更多的關懷,讓他們可以道出難以啟齒的經歷。他們忠於自己的良知,用最簡單卻最真切的誠意打動那些被利益蒙蔽,助紂為虐的所謂成功人士,把最不堪入目的真相赤裸裸坦蕩蕩地公諸於世。筆者打從心裡羨慕他們找到值得全力以赴的工作,一份理念和意義超越個人利益,真正值得賣命的工作。片末,Mike凌晨帶著剛印好的報紙拿到了Mitchell雜亂但還是燈火通明的辦公室,看到他還是在繼續默默工作,繼續幫助無辜的受害人。Mitchell道謝過後又馬上重回工作之中,只是在Mike離開之前說了一句"Keep doing your work." 這句看似冷淡的道別其實充滿著認同和鼓勵,還有戰友之間的惺惺相惜。得到同道中人的一句加油,相信比起外人一百句的阿諛奉承更激勵人心。

這場沒有血肉橫飛的戰爭造成的破壞也絕對不輕,無論是受害人的心靈,教徒心中的信仰還是教會自身的形象都滿目瘡痍。就正如Mike在看到整個團隊夢寐以求,可以一舉揭發教會掩飾惡行的鐵證時,他竟然有種無法釋懷的感覺,好像心裡有些存在已久的信念被粉碎一樣。他向同事訴苦說自己也是生於天主教家庭,即使不是虔誠的教徒,也嚮往教堂的嚴肅和平靜。但當發現教會竟然背叛信仰,作為半個教徒的他實在不懂如何自處。筆者也是來自相似的背景,所以對他心內那種無法宣之於口的痛楚亦感同身受。就像信仰被教會利用內包庇組織內的腐敗和污穢,理智和信仰被撕裂變成兩者對立。戲中很多人都抗拒傳媒去揭發教會醜聞,是因為害怕自己都無法面對自己的信仰,寧願讓醜事留在黑暗之中,讓那些受害者活在屈辱痛苦裏,好讓自己可以安然信下去。這些人都不是壞人,而是懦弱的人。但可怕的是,這些沉默的信眾正是教會可以肆無忌憚的基石,他們每一次選擇視而不見都是對受害者再一次的侵犯。如何避免基於信仰之下行了惡,是這故事最令人糾結和揪心的地方,每一個有信仰的人時刻都要警覺自省。

戲中提及到神父侵犯兒童的傾向不是個別案例,而是一種集體心理問題。Sacha從名錄中找到一位曾經犯案的退隱神父,質問之間發現神父對自己的所作所為並無悔意,還不斷找藉口開脫。令筆者反思其實既然孌童傾向不是神父自身問題,那麼他們也可算是受害者。他們一生都要受罪疚感纏繞,或是用牽強的藉口去騙過自己也絕不好受。教會在事發後千方百計去維護和掩飾的並不是神父的感受或名聲,而是教會自身的缺陷和黑暗面。正如總編輯Baron(Liev Schreiber飾)和《Spotlight》的負責人Robinson(Michael Keaton飾)一直堅持要做出大規模報導,把事件蔓延到整個教會的層面,才可以真正把禍根抽出,避免教會又再故技重施,用空洞的道歉和人事調動去為自己開脫。我們也要嘗試從整個教會甚至宗教本身的意義的角度去反思,到底是甚麼引致如此悲劇的發生?制度上的腐敗固然責無旁貸,但信仰本身又是否完美無瑕?宗教對於我們生活和生存又有什麼意義?

在這個資訊爆發的年代,我們不再被無知所束縛,人與人之間的溝通也更快更直接,我們不再依賴宗教去建構社會。在2010年的國際研究所得(),國民對對宗教的重視程度與人均GDP成明顯反比,足證宗教對社會經濟發展有重大影響。在依賴科學和數據的現代社會中,許多傳統的宗教都面臨衝擊,許多舊有儀式都被視為迷信或落後。但傳統宗教漸漸失去部分功能並不等於要被淘汰。現代社會變化太快,沉重壓力亦隨之而來。信仰可以提供一個心靈的避難所,在洶湧風浪中的避風港。教會必須了解信徒和大眾的想法,順應而變來適應日新月異的社會,繼續導人向善的任務。若固步自封一成不變的話,只會令自己越來越被社會異化,衍生更多矛盾和衝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