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即捐款

《死亡預告》影評——也許我們都是喜愛自虐的煽情撚

《死亡預告》影評——也許我們都是喜愛自虐的煽情撚

早前與幾位同學在其中一位的家中看了一套日本電影,片名是《死亡預告》。

這是2008年的電影,改編自同名的漫畫。電影版在漫畫裏抽取了「被遺忘的歌曲」、「生命的暴走」與「最愛的謊言」三則故事,片長133分鐘。

(以下含劇透)

電影情節圍繞著「國家繁榮維持法」,以下簡稱「國繁法」。這條法例規定:每個兒童在小學入學前,都要注射一針「國繁疫苗」,其中有千分之一的機率,體內會植入納米膠囊;納米膠囊會在預先設定的時間破裂,令被抽中者斃命。18至24歲之間的年輕人,隨時都有可能收到死亡通知信,簡稱「逝紙」;收到「逝紙」即代表生命僅餘最終的24小時。凡是反抗此法者,都會被冠上「思想頹廢者」的罪名,並加以思想改造。

電影中政府的立場是:這條法例的目的是透過對國民植入對死亡的恐懼,提高人們對「生命價值」的意識,把握人生成為「有用的人」,從而降低犯罪率和自殺率,增加社會生產力。

相信不難發現這種口吻就是一貫的官腔和語言偽術。表面冠冕堂皇,但説穿了,其實就是維穩和鞏固既得利益者權勢的一種方式。

電影的男主角藤本是剛加入政府的「死亡預告證特派員」,工作是把「逝紙」準時給予當事人。他是少數對「國繁法」存有疑問的人,在片尾他盡全力幫助人達成死前最後的願望,卻被政府視為「過度干涉死者」,受到紀律處分。在電影中藤本的工作令觀眾能深入了解三個收到「逝紙」的人各自的背景和死前的經歷。

藤本在電影中説過一句:「這個國家有自由、和平與繁榮,但對少數人毫不留情。」當然,自由與和平是假象;電影中隨處可見到cctv。電影中的國家表面繁榮,但卻是不折不扣的極權主義國家;個人認為和Hunger Games有些微相似。
筆者認為三個故事都頗感人,但第一個故事「被遺忘的歌曲」最值得反思。此故事是關於兩個熱愛音樂的好朋友,組成二重唱在街頭即興演出。怎料唱片公司只選中其中一人,要栽培成歌星,於是兩人友情決裂;但被選中的,卻在第一次上台演出前,收到「逝紙」。這正是藤本受訓完畢後的第一項任務。

死亡威脅令這位歌手抓緊生命的最後五分鐘,在電視節目中唱出自己多年前所寫的歌,透過歌聲引發人們思考何謂人生。他在鏡頭前死去,歌曲引起公眾迴響,奈何整件事卻被國家宣傳機器利用。藤本開始對「國繁法」的作用有疑問,於是在完成他第一項任務後向上司作出提問。

怎料他的上司冷道:「如果這位歌手沒有死去,你覺得這首歌曲會有這麼大迴響嗎?人們只是想看一些感人故事罷了。」

筆者有以下的疑問,如果觀眾被這套電影的情節感動,是否代表我們「只是想看一些感人故事」?若真如此,難道人類本身就支持這種扭曲的制度嗎?筆者從頭到尾都沒有哭過,但身邊的同學們的確在啜泣。或許這種思路過於極端,但筆者認為值得思考一下。

大概是因為過去十年間在香港已經見識過政權的醜陋,所以看整套電影時不其然進入了「政治宅mode」。即使屏幕上正播放著最煽情的情節,筆者腦海裏仍在分析「國繁法」各方面的影響,和嘗試推敲電影中人們心裏的想法。

當然,其餘兩個故事仍然精彩。整套電影裏演員們的演技非常稱職,情節雖煽情但總算沒有拖泥帶水。電影在早段已明確解釋時代背景,故此即使沒有看過原著漫畫的觀眾也不會看不明白。

這套《死亡預告》的情節雖看似遙遠,甚至形容為天馬行空亦不過份,但內裏對人性和政治的探討和警示卻是現今日漸崩壞的社會所需要。筆者認為,《死亡預告》是一套很值得你花兩個小時去看的警世寓言電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