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即捐款

《小花的味噌湯》:我們留什麼好東西給孩子?

《小花的味噌湯》:我們留什麼好東西給孩子?

母親所教最重要的價值

約翰連儂 (John Lennon)五歲時,母親告訴他人生最重要的是活得快樂,所以後來學校的功課要寫長大後的志願時,他便寫下「快樂」;結果,學校說他沒搞清題目,小小的他卻回應他們沒搞清人生。

同樣是五歲。真人真事改編的電影《小花的味噌湯》描述日本有個女孩子叫小花,她母親教她人生最重要的竟是煮味噌湯,不過這並非平白的一碗湯,湯裡盛著的是可嚐一世之「生命的味道」── 事緣小花的母親安武千惠婚前已發現自己患了乳癌,本來不能生育,但意外有孕後仍決定冒死將孩子生下來。她知道自己無法陪伴女兒長大成人,所以在人生僅餘的日子,她堅決要留最重要的東西給孩子。

電影中,千惠跟丈夫到深山找神醫治病,神醫吩咐她要飲味噌湯和吃玄米飯,加上作息定時,去調理身體。其實味噌的好處早在日本江戶時代就有流傳,人們都說「花錢看醫生,不如花錢買味噌。」當千惠體會過味噌湯的好處後,就在小花四歲生日那天,送她一條小圍裙當生日禮物,並開始教她用菜刀、煮味噌湯、摺衣服等基本家務。起初千惠看著孩子這麼小已要拿刀和熱湯也相當緊張,但為了小花的未來只能強忍心疼,讓她學會這些本領。在這短暫的一年,千惠竭盡所能將一切傳授給小花,而小花也學會了照顧自己和每早起來煮味噌湯,這是她與媽媽的約定,就是要堅強地活在這世界。

對於千惠,一碗味噌湯不獨是湯,而是生命的延續;她相信要有好的健康,就要吃得好;而要吃得好,就要煮得好,所以會做飯就意味著能活下去。一碗味噌湯,記載著無限的母愛和回憶,是一種對生命不妥協的味道。

學業成績 vs. 生命價值

「我能留什麼給孩子?」、「什麼對孩子最重要?」等問題,可能不少父母都有想過;然而香港父母受「精英制」的教育制度影響,大多集中催谷孩子的學業成績,而忽視培育他們的生活技能。據二O一二年中華基督教青年會天水圍天晴會所及天澤會所做《香港兒童自我照顧能力》的調查報告顯示,在一千多名受訪者中,「近一成小三至小六學生不符合標準,未能掌握應有自我照顧能力。逾一成九學童不懂煮基本食物(即食麵、白飯或雞蛋),更有近一成人不懂吐出食物骨頭。可是,逾八成家長及學童竟認為學習自我照顧能力不重要.....」再者,香港的父母需要長時間工作,缺少與孩子相處的時間,不單難以做到家庭教育,父母喜歡更以物質為代替品來滿足子女,令小孩子的價值觀變得扭曲。

戲內戲外

現實中,小花已經十二歲了,興趣一樣是烹飪,她向記者分享:「做飯時的感覺很快樂啊!」還有:「我不說別人的壞話,不忘記微笑,這是媽媽教我的,雖然有時候覺得好難啊,但船到橋頭自然直嘛,小花已經不哭了。」

翻查過所有的報導,沒有人採訪過小花的學業成績,但相信小花學懂的生命功課卻可讓她行得很遠很遠。

Facebook 專頁:Channing: C房創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