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即捐款

張德江訪港:「娘爆」的中共美學

張德江訪港:「娘爆」的中共美學

張德江幾日的訪港行程,使港人雞毛鴨血,網上有識之士早已口誅筆伐,也有人以行動表示不滿。不少人覺得香港政府招待張德江的手法,十分大陸風格,而近年香港人感到本港逐漸赤化,並為此擔憂。香港政壇甚少定義何謂「赤化」,只是描述近年香港出現越來越似大陸的現象。最為人接受的「赤化」定義,可能是「香港社會越來越似大陸社會」。我認為「赤化」如清廉指數,是主觀的感知,但這感知並非沒有客觀基礎。事實上,香港政府的做事手段越來越似大陸官場,包括官場文化和統治手段。不過,「赤化」不只有公權力運用的一面,也有美學的一面。本文將集中討論後者。下文所提及的「中共美學」,是指中國共產黨在官方場合上的場面設計。


圖片來源:(左)社民連 Facebook、(右)新聞處圖片

上面兩張圖,都是從張德江訪港行程之中拍下的,我認為十分代表到中共美學,而這一套中共美學,漸漸入侵香港的官場和社會文化。這兩張照片的風格,常常出現在中共官方傳媒的照片中,可說是典型的中共美學。我們第一眼的感覺,想必是「娘爆」。若說美沒有標準,我們不應有「娘爆」的感覺。若果你認同以上兩張相片「娘爆」,那便隱含了美是有標準。

這標準由何而來?康德在《判斷力批判》中指出,「美是無概念地作為一個普遍愉悅的客體被設想的」。意思就是,當我們判斷客體(以右方照片為例,是演講台的整體佈局)是否為美時,不能以個人喜好為根據(若你說照片中因為有梁振英,所以醜,那便不是審美),而客體是否美,是有普遍性的,亦即大部分人都會覺得是美(從照片中,大部分人都會覺得是「娘爆」)。美的標準隨時間有所改變,變化最大的莫過於女性的美的標準。不過藝術的美感,卻可說是永恆。歷史上有不少先賢道出美感的特性,該些特性都是超越時間和文化的局限。美學大師姚一葦在《藝術的奧秘》中,概括了十種美感的標準。

那麼,中共美學是如何「娘爆」?以下我一一分析。

1) 中共美學喜以鮮艷顏色,而沒有考慮襯托

紅色是共產黨的代表顏色,官方場合以紅為主色毫不出奇。紅色在視覺上非常強烈,所以紅綠燈亦以紅色代表停車。女士們搭配衣服的時候,往往發現紅色雖引人注目,卻難以襯托,若果衣服顏色配搭不善,效果則是不堪設想。紅色本身不是「娘爆」的顏色,問題在於如何襯托。下圖是野獸派大師Henri Matisse的作品Harmony in Red。野獸派的特徵,是大膽地、主觀運用強烈的顏色。不過,這畫卻沒有「娘爆」的感覺,原因是畫中不是每處都塗上鮮艷顏色,亦運用白色和黑色,還有對比色作平衡。畫中的主題明顯地是紅色,但細緻上作出很多調節和平衡,方使視覺上感到愉悅,亦十分有層次。而上圖梁振英的講台設計,所有的顏色都是鮮艷的,連花都是鮮紅、粉紅和橙色,而「張德江委員長晚宴」這八個金字,簡直是「春心誓共花爭發」。中共美學在整體視覺上,沒有重點,沒有平衡,只是一味用代表共產主義的紅色和代表喜慶的鮮艷顏色,故有一種很「娘」的感覺。


圖片來源:維基百科

2) 中共美學是政治先行,只注重含意,忽略整體風格

從社民連拍到的照片上,見一條紅幡寫到「張德江委員長,香港市民歡迎你」。據社民連的描述,紅幡是由親中人士掛的,而警察選擇性執法,只拆「我要真普選」的黃幡。紅幡雖然是由民間人士掛上,但其風格亦十分中共美學。中共美學喜以標語佈置官員出巡的場地,這種手法在大陸屢見不鮮。不過,中共美學的特徵是忽略細節,不重視整體,只為達到政治宣傳的要求。那紅幡的擺設並沒有考慮周遭環境,放在水馬上面,在路牌上又掛上五星旗,而背景卻是顏色不和諧的公屋,整體風格並不統一,視覺十分突兀。下圖是納粹德國的政治宣傳手段。先不論政治立場,納粹黨在美感設計上確有一套(據康德所言,審美批判第一步就是沒有個人喜好)。圖中可見納粹黨十分著重細節,整體的視覺風格十分統一,同時帶出納粹黨的政治宣傳,參與遊行的市民像受了集體催眠,感覺到自己十分渺小,並有一種「犧牲小我,完成大我」的氣氛。同樣是極權國家,中共在這方面實在不能相比。


圖片來源:互聯網

結語

赤化不只有公權力入侵的一面,亦有美學入侵。中共美學伴隨住公權力的入侵而赤化了香港社會,輕則使香港本來甚無品味的政治文化更墮落,重則使整體香港市民的品味下降。中共忽略了美學的重要,官方場合上總是出現「娘爆」的場面,更甚者使中國傳統的美學也墮落。我在中國參觀文化遺產時,到處都是領導人的肖像,簡直不堪入目。共產黨,告訴你吧,若果你的品味提升到國際水平,與國際接軌,香港人對中共的反感至少減三成。

作者FB專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