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即捐款

講心唔講金(在日本埋單之二)

講心唔講金(在日本埋單之二)

我不是開玩笑,在日本吃完飯埋單,小費千萬不能亂給,尤其不能亮堂堂地一疊現金鈔塞在人家手上。

沒錯,吃飯是消費,開館子是做買賣,我們食客和餐廳的關係究其本質而言無非交易而已。但是日本人不喜歡把這種關係弄得那麼赤裸,他們喜歡一層又一層地把它包裹起來,盡量消隱這層關係的銅臭味,使它轉化成另一回事。這就像日本人送禮,又或者平日至為單純的商場購物,再微小的東西,也要極不環保,費盡心思地把它包裝得漂漂亮亮。那些繁瑣的外裝其實全屬多餘,裏頭藏的物事到了最後還不都是要吃要用?然而他們就是講究這多餘的事情,並且稱之為「心意」,似乎心意不在禮物本身,而在送禮人對它的包裝(有沒有讓你想到羅蘭•巴特的《符號帝國》?)。

同樣地,日本人在餐廳做菜吃飯,最喜歡掛在口上的關鍵詞,正是「心意」二字。你看《將太的壽司》,幾十冊連載漫畫甚麼時候說過賺錢?不,它由頭到尾都在「講心唔講金」,做壽司的要讓客人吃到他的心意,吃壽司的就該努力體會那一小團東西裏的心意。對於粗放慣的人來說,整件事既虛無又虛偽,毫無必要。可回頭一想,今天人人稱頌,在媒體上流行氾濫的日本「職人精神」,其要點豈不是「講心唔講金」?燒陶的講心,鑄刀的講心,刻木的講心,染布的也講心,可他們從來不在訪問裏透露這麼追求心意之後到底賺了多少。因此,如果你覺得這一大堆的「心意」太表皮太假,那你最好也別再跟着起哄,說甚麼中國人欠的就是「職人精神」。

於是傳統日本料亭的女將在遞上賬單的時候常常一臉歉意,似乎很不好意思,整餐飯到了這個地步終於得露出買賣的原形。這時候你要是打賞小費,可不就更壞了氣氛,等於明刀明槍地告訴人家:「少跟我來這一套,我和你沒甚麼心意可言,大家銀貨兩訖,老子吃得開心就多讓你賺點」。要知道就在幾十年前,京都這種保守的地方甚至有很多館子是能讓客人賒賬的,大家吃完飯拍拍屁股就走,一頓飯從頭到尾不見個錢字。等到季頭季尾,甚至年終之前,貴客才另外差人上門把一整季甚至一整年的飯錢給結了。久而久之,便有了那惡名昭彰的拒收「一見客」的習俗;若非有熟客帶過上門,它根本拒絕招待。怕的就是壞心眼的生客吃完飯走人,不知何處找他收錢。上過門,乃至於當了熟客,那就好說了,以後有來有往,不必回回埋單那麼見外。弄得這麼麻煩,源頭全在當面付款找錢叫人太過尷尬,壞了雙方心意交流的優雅。

如果你真覺得這餐飯做得實在精彩,服務周到得無微不至,不多在定價之外表示點甚麼不行的話,那就學學日本人送禮吧。禮物也不必貴重,小吃點心最好。我們是外國人,不妨帶些老家的特產手信,以示千里迢迢而來的珍重心意。當然啦,你若是第一回光顧一家館子,也不知人家的招待好還是不好,這道手續自然可免,留着下回再來的時候再說(如果還有下回的話)。如果你已經去過同一個地方三次(甚至以上),那就表示你非常認可他們的表現,於是送禮就相當於記認,自此大家就是熟人的關係了。禮尚往來,日後店家招呼得更加用心,不在話下。至於旅館,由於要叨擾人家幾宿,即便只去住上這麼一回,臨行給仲居或者女將送上一份禮物,也是挺合適的。

原文刊在飲食男女